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6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十九卷目錄

 曆法總部彙考十九

  宋一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至道二則 真宗咸平一則 建隆應天

  曆法上

曆法典第十九卷

曆法總部彙考十九

宋一

太祖乾德元年夏四月建隆應天曆成御製序頒行之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按《律曆志》:宋初用周顯德 欽天曆,建隆二年五月,以其曆推驗稍疏,乃詔司天 少監王處訥等別造曆法。四年四月,新法成,賜號應 天曆。 按《王處訥傳》:處訥,周廣順中遷司天少監,世 宗以舊曆差舛,俾處訥詳定。曆成未上,會樞密使王 朴作欽天曆以獻,頗為精密。處訥私謂朴曰:「此曆且 可用,不久即差矣。」因指以示朴,朴深然之。至建隆二 年,以《欽天曆》謬誤,詔處訥別造新曆,經三年而成,為 六卷。太祖自製序,命為《應天曆》。處訥又以漏刻無準, 重定水稱及候中星分、五鼓時刻。

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吳昭素進新曆賜名乾元御製序頒行之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律曆志》:太平興國間。有 上言應天曆氣候漸差。詔處訥等重加詳定。六年表 上新曆。詔付本監集官詳定。會冬官正吳昭素、徐瑩、 董昭吉等各獻新曆,處訥所上曆遂不行。詔以昭素、 瑩、昭吉所獻新曆,遣內臣沈元應集本監官屬、學生 參校測驗,考其疏密。秋官正史端等言:「《昭吉曆》差昭 素」、瑩二曆,以建隆癸亥以來二十四年氣朔,驗之頗 為切準。復對驗二曆,唯《昭素曆》氣朔稍均,可以行用。 又詔衛尉少卿元象宗與元應等再集明曆術吳昭 素、劉內真、苗守信、徐瑩、王熙元、董昭吉、魏序及在監 官屬史端等精加詳定。象宗等言「昭素曆法考驗無 差,可以施之永久」,遂賜號為乾元曆。《應天》《乾元》二曆, 皆御製序焉。

至道元年命昭晏兼知曆算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律曆志》:至道元年,昭晏 上言,承詔考驗司天監丞王睿雍熙四年所上曆,以 十八事按驗,所得者六,所失者十二。太宗嘉之,謂宰 相曰:「昭晏曆術用功,考驗否臧,昭然無隱。」由是賜昭 晏金紫,令兼知曆算。

至道二年,詔「新曆甲子紀一百二十歲。」

按《宋史太宗本紀》,十一月丁卯朔,增《司天新曆》為一 百二十甲子。 按《律曆志》:至道二年,屯田員外郎呂 奉天上言,「按經史年曆,自漢魏以降雖有編聯,周秦 以前多無甲子。」太史公司馬遷雖言歲次,詳求朔閏, 則與經傳都不符合。乃言「周武王元年,歲在乙酉。唐 兵部尚書王起撰《五位圖》,言周桓王十年,歲在甲子, 四月八日佛生,常星不見。」又言「孔子生於周靈王庚 戌之歲,卒於周悼王四十一年壬戌之歲」,皆非是也。 馬遷乃古之良史,王起又近世名儒,後人因循,莫敢 改易。臣竊以史氏凡編一年,則有一十二月,月有晦 朔氣,閏則須與歲次合同。苟不合同,何名歲次。本朝 文教聿興,禮樂咸備,惟此一事,久未刊詳。臣探索百 家,用心十載,乃知唐堯即位之年歲在丙子,迄太平 興國元年亦在丙子,凡三千三百一年矣。虞夏之間, 未有甲子可證。成湯既沒,太甲元年始有「二月乙丑 朔旦冬至,伊尹祀于先王。」至武王伐商之年,正月辛 卯朔,二十有八日戊午,二月五日甲子昧爽,又康王 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胐》王命作冊畢。」自堯 即位年,距《春秋》魯隱公元年,凡一千六百七年。從隱 公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七百一十五年。從太 甲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二千七百三十二年。從魯 莊公七年四月辛卯夜,常星不見,距今至道二年,凡 一千六百八十一年。從周靈王二十年,孔子生其年 九月庚「戌、十月庚辰,兩朔頻食,距今至道二年,凡一 千五百四十五年。從魯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孔子 卒,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四百七十二年。」以上並據 經傳正文,用古曆推校,無不符合。乃知《史記》及《五位 圖》所編之年,殊為闊略。諸如此事,觸類甚多,若盡披 陳,恐煩聖覽。臣耽研既久,引證尤明。起商王小甲七 年二月甲申朔旦冬至,自此之後,每七十六年一得 朔旦冬至。此乃古曆一蔀,每蔀積月九百四十,積日 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率以為常。直至春秋魯僖公 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了無差爽。用此為法,以推 《經》《傳》,縱小有增減,抑又經傳之誤,皆可以發明也。古 曆到齊、梁以來,或差一日,更「用近曆校課,亦得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