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9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平分其角,作南北正線。

或以權繫垂線可當表,但須權末極銳,與垂線相應, 以切地平定點。

已上諸法,必以夜及午正時。若或早或晚,隨時求之, 則有別法。先定一表景之直線,以此線當地平上之 太陽經圈,即於此時用測器取日軌高,得南北正線。 如後圖。作甲乙丙丁圈,其心戊甲丙為地平。丙上數 本地赤道出地之數,如順天府五十度即至己,從己 作徑線。徑線之或北或南,取本日日躔離赤道距等。

圖

度為己壬,作壬癸線,為赤道距等圈。次從丙甲上數 日軌高度分,如高三十度得子,作子丑線,即本時地 平上之太陽緯圈也。此線交壬癸距圈於卯,從卯向 甲丙地平引作酉卯辰垂線,取子丑緯圈上子午半 弦為度,從戊心抵酉卯辰,線上作斜線,得未戊,引至 圈界成未戊申線也。乙戊丁為東西線,未戊申為景 線,即或左或右,如本時刻與卯酉遠近之數,成「未戊 乙角」,則得申戊丁對角。從景線上依法作角,得角傍 東西正線,其本日太陽宮度及北極出地之數,或暮 夜用星,說見本論。有一百法

《定北極出地度分》第二。

凡步日躔月離五星行度等,一切測驗推算,皆以北 極出地之正度分。若儀器未精,測候未確,如《春秋分》 所測,午正日軌高差至一分,則以算太陽之經度,必 差二分半;推太陽之最高,必差一度有奇,即日躔行 度不能得其真率也。以此定冬、夏至時刻等無不忒 矣。故此法最宜詳密,不容率爾以致謬誤。

凡得日躔經度,或某星經度,以午正日軌高,或出入 地平之經度等率,可定北極出地度分,見本論,約有 五十法。今先具一本法,用象限儀,取北極附近一 星極高極低之數平分之,為北極出地度分。如用《句 陳》大星。西曆為小熊尾第一冬至日酉時測得極低三十七度 強,卯時測之,得四十三度強,其差六度半之三度與 三十七并,得四十度強。是順天府北極出地之數。 古法用表景或儀器測冬夏至兩日軌高之差,折半 以減夏至高,得赤道高。以減象限,即北極高也。然人 目不在地,心在地面,故得數未確。

圖

如上圖甲為地心丁為地面人目在丁用儀器如丁辛戊庚測得冬至日軌高辛戊然實高乙戊視高辛戊其差為丁戊甲角夏至日軌高為壬其差則丁壬甲角小於丁戊甲角兩視之差不等其所得之數必非真率且用表即景末難

定又有「日輪半徑之差。」實表非中景故「《清蒙》之差」,致差之道 多端,豈容略率推步,遽定高下之數哉!

問:「日躔列宿,漸次西移,古來名為歲差《西曆》以為列 宿東行度分,非日果差西也。是既然矣,又日躔有最 高,不惟旋轉東行,即兩心又無定距,則近星去極亦 有時遠近,隨時變易,安能遽定為一定之法,終古不 易﹖?」曰:「恆星及最高皆一二萬年而一周,數十年而一 度。近星去極,雖則游移,為動甚微,為時甚緩,數年之」 間,目力器數,固難驗其變易矣。既具測候之法,待其 積時積數,灼見違離,然後依法更定,未為失也。

《論清蒙氣之差》第三,

《西曆苐谷》,欲究極日躔行度之理,造測器十具,體式 各異,宮度分秒,絲毫不錯,以定本地北極出地度分 訖,次用古法。即二至之高折中取之測之,不合者四分,莫知所 繇。乃造大渾儀一具於黃道上,加極細闚筩,夏至午 正測之。又時時測諸經緯度分,則二法往往不合。每 渾儀所測之緯度,高於所算太陽之緯度,乃知真高 在視高之下。因悟差高之緣,蓋清蒙之氣所為也。清 蒙之氣者,地中游氣,時時上騰,入夜為多,水上更多, 其質輕微,略似澄清之水,「其於物體,不能隔礙人目, 使之隱蔽,卻能映小為大,升卑為高。故日月出入,人 從地平上望之,比於中天則大;星座出入,人從地平 上望之,比於中天則廣。」此映小為大也。定望日時,地 在日月之間,人在地平,無兩見之理,而恆得兩見。或 日未西沒而已見月食於東,日已東出而尚見月食 於西,或高「山之上,見日月出入」,以較曆家算定時刻, 每先昇後墜,此升卑為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