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9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試以錢一文,寘空盞底,人立稍遠,令盞之邊掩錢體,人目不見錢則止。更以水注之,水半則錢體半見,水滿則全見,升卑為高,其理明矣。

清蒙之氣,有厚薄,有高下。氣盛則厚而高,氣減則薄 而下。厚且高則映像愈大,升像愈高;薄且下則映像 不甚大,升像亦不甚高。其所繇厚且高者,若海若江 湖,水氣多也;或水少而土浮虛,此氣能令輕塵上升, 亦厚且高也。地勢不等,氣勢亦不等,故受《蒙》者其勢 亦不等。欲定日躔月離、五星列宿等之緯度,宜先定 本地之清蒙差,

萬曆二十五年丁酉,西洋之迤北人,汎海至諾瓦生 八納之地,北極出地七十六度強,日躔大寒四度。論 宗動之法,應日出在冬至後五十二日,卻前出十三 日,所差二十九度。於時太陽實在地平下五度,因本 地在大海中,蒙氣甚盛,太陽久躔地平之下,不能消 除其濕勢,故發見折象尤多,令前出十三日也。又早 晚蒙氣亦不等。蓋晝則太陽能消濕氣。至暮而盡。夜 則復生。漸生漸盛。及晨而多。故蒙氣又有晝夜早晚 之差。

清《蒙》之本性,能昇物象,令高於實在之所,不能偏左 偏右,故其差恆在緯度,不在經度。今先論測緯法,借 宗《動天本論》內一則曰:「凡測高,以恆球緯圈量之。蓋 恆天之內,經緯之度皆相連,有一自有二。若得本地 北極出地之數,及或東、或西恆球上日躔經度,可得 本時恆天內真緯。」

如左圖甲乙丙為南北圈,甲戊丙為地平圈之一弧, 乙為天頂,乙辛己戊為恆球,一經圈過太陽之視高。

圖

辛亦過太陽之實高己從北極丁作丁己弧成丁乙己曲線三角形此形有丁乙邊為北極高之餘度有丁己邊為日軌距北極之度有丁乙戊角為丙乙戊之餘角

丙乙戊角為乙戊經圈距正午丙之度其弧為

圖

丙戊

求乙己即日軌之實高離天頂度其法己角

即恆球經圈乙己偕北極出圈丁己兩線所作角

在本圈恆為銳角若丁乙己為同類銳角即如左圖從丁向乙己作丁庚垂弧

圖

分元形為兩直角形若丁乙己為異類即於乙己邊引長之從丁作丁庚垂弧必在形外其前圖丁乙庚直角形有丁乙邊乙角求乙庚則全數與乙角之餘弦若丁乙弧之切線與庚乙弧之切線又法全數與丁乙之正弦若乙角之正

弦與丁庚之正弦,次丁庚己形,有丁己邊,又有丁庚 邊。求己庚則全與丁庚之餘弦。若丁己弧之割線,與 己庚弧之割線末乙庚庚己,并得己乙,為日軌之實, 高離天頂度。其後圖丁庚乙形,有丁乙邊乙角。求乙 庚法如前,但庚乙內減庚己餘乙己即所求。

假如「太陽躔鶉首初度,地平經度」,任置為從午正或東或西算 九十四度求太陽地平上之正高。太陽距極為六十六度二十九分 丁己為六十六度二十九分。見前全圖丁乙戊角為八十 六度,丁乙為五十度。北京赤道高法,全數與丁乙戊角之 餘弦。六九七六若「丁乙邊」之切線。一一九一七五與「《庚乙》邊」之切 線。二三率相乘以全除之得。八三一二查表,得四度四十五分,又全 與丁乙邊之正弦。七六六○四若乙角之正弦,九九七五六與 丁庚之正弦,算得。七六四一○查表得四十九度五十分, 又全與丁庚之餘弦。六四五○一若丁己割線。二五○六一七與 己庚之割線,算得;一六一六五○查《表》得:五十一度四十七分己庚庚 乙并之得。五十六度三十二分減九十得。三十三度二十八分乃《太陽地 平》之緯度也。正高也此四數,極出地、太陽距極,太陽地 平經、太陽地平緯,皆相連相乘。

右係測緯度之正法。若先用器測得經度,以此法推 得韓度,而別測得緯度與所推不合,則別測者必高 於所推,其差必繇《清、蒙》之氣也。若論測器,不在地 心而在地面,則以地半徑之差數,減所測緯度,下方 詳之。

崇禎三、四五年,每年測冬至,即用元儀、元筩規,然所 得數非一,前後有差一二分,或是蒙氣、塵灰等之故 耳。

《求黃道與赤道之距度,世世不等》第四:亦名《太陽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