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下諸天亦與之為參差,牽率天行,憖從彼管窺未定 之說耶?今依實測實理,則恆星經歲之間,其東行實 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九分二十六秒四十 三微,常有定率,絕無多寡,以較日躔定用歲實。實贏 一刻五分四十二秒。以變經度,得五十一秒,為恆星 周歲。離四節而東行之經度。

恆星歲實

古今定歲實之法有二:一為「星歲」,恆星行周歲而復 於故處是也;一為「節歲」,日行周歲而復於故處是也。 近古曆家專用節歲者多矣。泥谷老於正德年間欲 復用星歲,其說引恆星之歲實三:一上古之實,為三 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一十一分;其一中古之實,為 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九分一十二秒。又自行 測「驗,約略改定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九分 四十○秒。以先後三率較之,所差僅一分四十八秒, 以為密親。」又用古今所測節歲相較,二千年以來有 差至八九分者,以為疏遠。此其復用星歲之本意也。 然苐谷更密考之,并恆星歲實所得日數亦復小異。 其法取多祿某所測太陽及恆星度分,以較所自測 度分,又除去最高差,不同心差,專求太陽從婁西星 平行之度。

上古春分節密合於婁西星後,節漸違星而西,星漸違節而東。推步者從天元春分以迄婁西,定為若干度分,是名「歲差根」 也。

自「多祿某以迄自測,得兩距之中積度分,用中積歲 而一為每年之歲實也。」按多祿某於漢順帝永和三 年戊寅測得天正秋分《苐谷》於萬曆十六年戊子亦 如之。次加兩測地之東西差。

兩測地有東西差,即中積歲之率,有多有寡。加之者,令兩測之中積歲等。

得中積距,一千四百五十五年三百五十三日五十 九刻一十○分。依此查太陽平行,得若干周,如左。 《多祿》某測太陽在秋分節,其最高在實沉宮五度三 十分,其本圈心距地心之度為六十○分,本圈半徑 之二分二十九秒三十○微。如左圖甲為最高,丙為 最高心,戊為地心,甲乙為太陽離最高之弧弧之對。

圖

甲戊乙與丙戊乙同角則乙丙戊三角形內有乙丙為本圈之半徑有丙戊為本圈心離地心之遠有丙戊乙角對太陽去最高之遠可推得丙乙戊角為中處日平行所至與實數。

以見測視行依法加減訖即實行

之差,因在夏後冬前,宜以「中實差」加於實處。

若冬後夏前,則以減於實處。

即太陽實處改為「中處」,而離春分得六宮○二度一 十○分。當時歲差根止六度三十六分。

因此時測得角距星距赤道三十○分。推得其黃道經度,距春分為一百七十六度三十六分,內減角距婁西之本距一百七十○度,正餘六度三十六分,為此時之歲差根。

以減太陽距節平行度六宮○二度一十○分,得太。

圖

陽距婁西星平行度五宮二十五度三十四分為陽嘉元年壬申之太陽平行根

後苐谷亦測太陽在秋分此時最高移至鶉首宮五度三十○分如圖甲為最高丙為太陽本圈心戊為地心二心之距丙戊為六十○分本圈半徑之二分○九秒乙為太陽之實處

圖

見測之數已經加減訖

距最高八十四度三十○分所對甲戊乙與丙戊乙同角即乙丙戊三角形內有乙丙丙戊兩邊有戊角可推丙乙戊角為中處與實處之差得二度○二分

三十○秒。以加實處,得中處六宮○二度○二分三 十○秒,為太陽距春分之平行度也。內減此時之歲 差根二十八度○五分三十○秒,得太陽去離婁西 星平行五宮○三度五十七分。以較前多祿某所測, 五宮二十五度三十四分所差二十一度三十七分, 為太陽中積年間之平行。以恆星之中積度分,推太 陽之右旋,得一千四百五十五周三百三十八度二 十三分。以四率比例,推得日行度五十九分○八秒 一十一微二十七纖一十四芒二十六末五十四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