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日躔曆》,有日差表,以推太陽經度。若推太陰經度,其 日差不得與太陽同法。蓋太陰不行黃道中線,其相 距或南或北各五度有奇,即其正升度,與黃道不等。 又太陰行度,又從太陽行推算。

次輪上太陰自行度,倍於距太陽之度。

故別立「太陰日差表。」

法有二:其一,設時,求太陰經度,先均時。

「均時」 者,以均數變用時為平時。

以本時太陽所躔宮度分為引數表,上下橫行各一, 書宮次者是也。冬至星紀起算左右兩《直行書度》。

宮次在上,順數至下;宮次在下,逆數至上。

從太陽躔宮直行,從躔度橫行相遇,得均數。用均數 依本號,或加或減於用時。與太陽表同法很平時以推太陰 經度。

一法:先用所設用時以推太陰經度,次求日差均數, 半之,依本號,或加或減,於先得之經度。

「半之」 者,時變為度,月行一分,即時約為經度之半分,故於所得均數,二分取一,以加以減。

例見「本表用法。」以上原本曆指卷七月離之三

《太陰小論》第二十八:

第一,論《太陰晦朔伏見》。

太陰晦朔伏見,古今立論,疏密迥殊。漢儒《洪範傳》曰: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朏。」亦曰朓「朏者,政緩所致;朔而月 見東方,謂之側匿。側匿者,政急所致。夫晦在朔後,晦 失也;朔在晦前,朔失也。曆則失之,而歸咎於政,誣甚 矣。」唐曆家以晦日之晨,月見東方,因立進朔之法,使 月隱晦晨,明藏朔夕,此則鉤索未能,而妄生遷變。使 月有兩朔,食乃在晦,將誰欺乎?《宋、元史》皆非之,頗為 辨晰,然未能縷形其所以然也。夫月距晦朔,見有疾 遲,因乎天度,因乎地度。即此方近處,合朔於亥子之 交,而甲日之晨,乙日之夕,兩見微明,亦時有之。此之 進退,將安往焉?況海以南數千里,則有甲晨乙夕,終 歲恆見者;漠以北數千里,則有朔在午中,朝暮皆見 者。亦將使晨隱夕藏,其可得乎?今法若時若地,應速 應遲,皆從籌算可密推;用儀器可指數。先事可豫言, 臨時可確按,又何庸轉移避就為也。以此備述所繇, 徵之度數如下論:

問:「太陰合朔以後,恆以三日見於西方,亦有二日者。 其在晦以前亦如之,何故?」曰:「是其因有三:一、因赤 道上之黃道升降度,有正有斜。正升則斜降,斜升則 正降。正升斜降者,秋半周六宮。」秋分左右各三宮是也。「斜升 正降」者,春半周六宮。春分左右各三宮是也。皆論斜球非正平球「正升」 者,赤道之升度多,黃道之升度少。「正降」者,赤道之降 數多,黃道之降數少,斜升、斜降則反是。

「凡南極出地者」 ,與上《論》悉相反。

若太陰離正降六宮,則朔後疾見,若離斜降六宮,則 朔後遲見。其在晦前亦如之。離正升六宮則遲隱,離 斜升六宮則疾隱也。如二圖各有子午圈,有地平,有 極出地等,有黃道宮。次二圖上圖月離大梁為正降 宮,次距太陽十五度,日入月在地平上為十三度半, 即能見。下圖月離大火為斜降宮,次距太陽十五度, 日入月在地平上為十度,即「不能見」,一也。一因白 道南北,如圖設月距黃道五度,距太陽皆十五度,而 緯分南北。

圖

{{{2}}}

{{{2}}}

日月各有一日所行之軌道即赤道距等圈也今如圖設黃道左右五度各一圈交於距等月在焉兩月各至地平其弧有大小則入地有先後人見有遲速

若在北即入地後黃道疾見若在南即入地先黃道

圖

遲見二也一因月視行度若視行為遲段則朔後見月遲為疾段則朔後見月疾三也右第一因月之見界以十五度為限其疾者朔後一日又四分日之一而見也若三因并合又不待此如合朔在亥子間則甲日太陽未出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