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論其全食者,而大小遲疾,猶多變易,曾非一定。葢日 在自行本天,月在小輪,相距遠近往往不等。日距月 近,較距遠時更照月體之多,分從月體出景更短,其 景至地更小,則日雖全食,月體見小歷時亦速也。日 與地亦然。以兩體相距之遠近為地景之大小。使月 食時入於地景,在其近末之銳分,則闇虛之體見小, 食分少,歷時速。皆因三體之相距遠近以生大小遲 疾。地景、月景皆無一定之徑,致令隨時變易如此。 若月景、地景二徑之小大又自不等。故日食盡於食 既而月,則食既以後尚有既內餘分。葢地景大於月 景,故兩食皆全,其虧復遲疾,無能不異矣。又月食天 下皆同,日食則否。日食則此地速,彼地遲,此地見多, 彼地見少,此地見偏南,彼地見偏北,無不異也。月食 則凡居地面者,目所共見,其食分大小同,虧復遲疾 同,經歷時刻同。唯所居不同子午線者,則見食之時 刻先後不同耳。葢月一入景,失去借光,更無處可見 其光也。又概論天下日食,應多於月食,為二徑折半, 其近交時,加以南北視差,易相逮及。故論一方,則日 食應少於月食,為月食共見,日食因地故。見後卷詳之

《月在景之光色》第五。凡三章。

月既暗體,當全食時,一入地景,遂應失其借光,非復 人目可見也。葢可見之物,悉無原光,必借外光以顯 其象,無外光即無從見,有此物,安從更顯物色乎?今 月居厚景,尚有微光可見,更發色象,或赤色、或青黑 色、或雜色,此何從生?今略解之,凡三章。

一曰:「月不獨食於地景。」

論「通光者有二體:一謂物象遇甚澈之體易於通射, 比於發象元處更加透明,則形若開而散焉。一謂物 象遇次澈之體難於通射,比於發象元處少雜昏暗, 則形若斂而聚焉。其遇甚澈者,如舟用篙艣,半在水 中,發象上出,出於水面,所遇空明氣之光,甚澈之體 也,則其象散而斜射,視之若曲焉。其遇次澈者,如太」 陽入地平下,其光照地旁,本宜直上,乃所遇清蒙之 氣,次澈之體也,則其象合聚而射於地面。凡地平以 上皆得其次光,為「朦朧」焉。即昧爽黃昏亦曰晨昏此兩者皆以 一物經繇兩體,其勢曲折,皆謂之「折照。」

圖

若一物在一體之中,以一直線入目,謂之「直照。」

夫同是日光也,在地面之上,能折入於地景之根際, 則自地面而上,何獨不能折入於景之中際,至月體 經行之處乎?如《圖》甲為太陽,乙為地球,藉非清蒙氣 能迎太陽之光而成折照,則宜從子出光至丙,從丑 出光至丁,切地面徑過而復合於庚,為地景銳角也。 今不其然,因清蒙氣周遶地球,日光至丙至丁,遇其 次澈之體,難於透射,則曲而內聚,止於戊己地面矣。 而大圜中大氣,無不受日之照光,光在壬癸者,遇於

圖

蒙氣即內斂,至於卯辰,此為初折,從卯辰切地而過。 若遂以直線引之,即復合於辛,成卯辰、辛雜線三角 形,為地之滿景。自此以外,全景之中皆得太陽折照 之光,與朦朧次光相類,而實為初景,能食朢月之滿 光也。欲求滿景之長,姑先依初折之光,引直線復出 於蒙氣之外。

「姑先」 云者,不宜遽引直線也。葢初折之光,至於卯辰,既抵地面,又復內斂,謂之次折,則兩線之交,尚在辛點之內,今云然者,姑先明初折之理。《約定》乙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