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亦正相對之點,為冬夏二至。以四季分四象限,各 象限得九十度。〈或三宮〉黃極距赤道極,亦如兩道最相 距之度。七政依此以行,皆以距太陽為會朢遠近之 序,而其本行歸黃道,與宗動歸赤道無異也。古有以 周天分十二宮,一宮分三十度,算在列宿天者,蓋不 知恆星有本行,而今巳東移如許矣。因設一次宮,曰 「從宗動天算。」
或問:「分黃道十二宮何故?」曰:「太陰行黃道,每歲十三 轉,其與太陽會合者惟十二次,又各會合之處不同。」
圖
故分黃道為十二宮也即如太陰行天一周約得二十八日其命為二十八宿者大率繇此每宮分三十度者因太陽一日約行一度越三十日已過一宮是以總分三百六十度而大小諸圈悉依之也今諸星距黃道遠近命為入某宮
「次者何?」曰:曆家設黃極出圈線,其過各宮初度,自此 極至彼極,總為十二半圈。凡黃道上之星,在彼此極 中居圈內者曰入某宮。如上圖設甲為北極,乙為黃 道自極過黃道半圈為甲丙。甲丁則星在丙與丁線 之間,任距黃道南北遠近,必共入一宮矣。
十二宮,或分南北,即以赤道為初末之限。自降婁而 大梁、而實沈、而鶉首,而鶉火、鶉尾,為北六宮。自壽星 而大火、而析木、而星紀、而《元枵》、娵訾,為南六宮。或以 左右較分,即冬夏二至為初末之限。自冬至迄春分 為行盈,自夏至迄秋分為行縮。又或以正對宮度相 較,則北初宮與南初宮、北末宮與南末宮,得彼此距 度,加減之數必等。
太陽及太陰本行合宗動之驗。
太陽為時日之原。一日約東行一度,於黃道為正,而 於赤道恆為斜。或在兩道之交,或北上,或南下,絕無 定居,故無一定之時。此四季所繇以變易也。迨加以 宗動,即見其出沒之廣不一,晝夜之長短有變。如日 在降婁初度為春分,則出正東,沒正西,晝與夜皆等。 自此以往漸斜去赤道北,出沒較前為廣矣。晝長而 夜短,至夏至為最矣。乃從夏至而退行一度,其出其 沒,其晝其夜,與前所得等,漸退行,漸與前等。惟過秋 分而太陽行赤道南,則於前後相對,宮度有定比例, 彼之所廣,此之所狹,彼之所長,此之所短,若相背而 馳者然。
黃道上四點,得太陽躔之為春夏秋冬,而即可當各 時之極。此過極圈所繇也。乃過極圈有二,一過兩極, 以并過春秋分,為極分交圈;一過兩極,以并過冬夏 至,為極至交圈。因而共當渾儀之脊骨。蓋各與赤道 以直角交,即漸去內外。至兩赤極之中,亦自以直角 相交,則總得八三角形。而各形之弧各成一象限,各 皆九十度,因可以定太陽及諸曜距兩道內外之緯 度,又名「緯度圈」,即兩道及兩道之極,亦可以得相距 度分。
太陰依本行隨黃道,約二十九日有奇,而與太陽會, 故并論《宗動》則出沒之廣,在地平上下之時,皆從赤 道緯,倣太陽為則,且無本光借光於日,因體厚不能 透所借之光,故依本行距日遠近不等,有時顯全光, 有時少顯其光,只至正相朢而食於地,景正相會,而 能自以其體掩日原光。又依《宗動》使下地視之,時有 先後,方位各異。茲有《本論》,聊述一二如此。
隨地圓形之驗
曆家論地與海并為圓形,以應天上之經緯者何?蓋 每見日月交食,東西時刻,各先後不等,此即地東西 圓之驗。夫時之先後,取規於度,在天十五度為一小 時,在地亦然。而天地彼此相距約二百五十里為一 度。如西安府較順天府恆早二刻餘而見食,其見諸 曜出地平反遲二刻。〈東西相距八度半故〉因知地以圓體,自掩 諸曜之光,使在東者先得之,而徐及在西者耳,非天 旋之有異也。又見各北極出地不同,諸曜之在子午 線上者,距地遠近因之有異,此即南北圓之驗。夫極 與諸星之高漸消或長,必與里數相應。如極高四十 度,南去一千里必下四度,距天頂之南星反高起四 度矣。因知地以圓體,或自低昂,其南北各度之弧,亦 非極與星有異也。
圖
論天總分三容渾儀亦倣之天有正有斜有平行設使南北極等赤道為過頂圈則以直角交地平即為正球得晝夜恆等諸曜之出沒或上或下恆如一葢惟此天之容距赤道左右圈各自為平分故諸星隨宗動之旋轉自等又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