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極正居天頂,以赤道合地平,即為平行球。此則無晝 夜之逓換,亦無諸曜每日出沒之行。惟太陽半年在 地平上,恆見不隱;半年在地平下,恆隱不見。葢以黃 道斜交地平,春秋二節,令距北半圈者在上,距南半 圈者在下,而距赤道南北平圈,皆與地平為平行,故 諸星居之亦平行。又天下總屬南北二極,或正居赤 道下者少,而在赤道左右兩極之間者多。此不拘相 距多寡,即為斜球。蓋凡平行圈皆與地平為斜切,或 多半在地平上,少半在下;或少半在上,多半在下。或 去赤道向上極之圈以大半出,向下極之圈以大半 入,葢極愈高,而上下之弧愈不平,此即晝夜之所以 異,而諸曜自有其出沒之時,近兩極處,亦有恆見與 「恆不見之星」,所繇也。

《渾天儀》,赤道平行圈。

「前六圈者,皆渾儀之大圈也。」乃更加小圈於赤道南 北各二十三度有奇,為冬至晝短夜長圈,夏至晝長 夜短圈。或再於二至圈之南北,距赤道最遠而小,以 赤極為心,黃極為界,為南北兩極圈。此四圈并赤道 圈分天與地,共為五帶。中一帶乃赤道下也,地甚熱。 在末之兩帶,距赤道遠,地反甚寒。惟中、末之間得煖 氣,四時不變,萬物利於長養。何者?冬夏二至之圈限, 太陽繞地之界,令其在圈內過頂恆分,晝夜略等,太 陽正照,下地生熱。南北兩極之圈限,黃赤二極之距, 為晝長出十二時之初界。

在十二時內,晝長之恆法,惟南北極圈以往,或太陽漸不入,得晝為一二日漸長至數月或漸不出,得夜長如前。故兩極圈為晝長出十二時之初界。

圖

太陽斜照下地生寒惟中末帶二界之間日光不減不增斜正照不甚偏得氣勢平故也

如圖中為赤道左右各二十二度三十餘分并得四十七度此中帶之界也又自二至線起南北各寬四十三度為南北煖帶之界

又南北各餘二十三度,至兩極下,即末帶之界也。古 傳「中末帶內寒暑過當」,誤謂人跡罕到,而不知邇來 大西人周行天下,實見中帶人民甚眾,風景不亞於 他國。雖晝夜平等,而日之熱常消於夜之涼。若末帶 因未盡遊,不得其詳。然北帶內有青土,在北諸國,極 高七十度外,冬雖寒,夏日之久,足以補之。其本儀不 置此四圈者,以黃極能限二赤極圈界,而本道最距 赤道之邊又能指二至圈,即可當五帶云。

渾天儀增圈

本儀內外增設者,亦共四圈,但在外者不必全圈。一 為象限,用當高弧,上自天頂,下至地平。一為半圈,用 當立象,在子午圈之左右,豎合子午,倒合地平,共當 六圈。古設此六圈,皆在黃極中相交,因名十二宮圈。 今設於子午交地平處,平分赤道十二弧,總黃道及 渾天為十二舍,故名「天容圈」,亦名「立象圈。」本圈隨極 出地各處不等,全與地平同。或起或伏,順地平而東 西地平乃一與七舍之初界,子午圈當四與十焉。其 象限之高弧,以直角交地平,任游移,安置過日月諸 星之度,故於本弧可求諸曜出地高度,並黃平象限 等。用以螺旋安游表於天頂,依各地平為規儀。內又 置太陽本圈,安黃道線下度分,合黃道上內又一圈 為太陰,本圈較太陽圈少斜,依本行取則焉。或南或 北,時時不一,故有正交為太陰往北之界,有中交為 太陰往南之界。而本圈依黃道旋,其兩交之自行,約 十九年一周。諸圈俱負本曜安黃樞上,以顯二曜會 朢及互相照之理焉。

天球

天球為實面。儀得大圈與前同,惟極至、極分兩圈,可 免以子午圈當之足矣。儀面布列經星,依本黃赤二 道經緯度點定。其不置緯星者,因緯星遲速無定,行 且南北不一,臨用以他色識之度分上可也。論經星 在七政上,距地極遠,彼此相距有定度,終古如一,故 《西曆》名為恆星,而七政則游行如奕,遂稱曰「游星」焉。 凡星行度距,黃赤內外,顯體質大小,天下皆同。其在 天頂遠近分合,座位,立像命名,或正照斜照,紀數多 寡,天下皆異。《西曆》依恆星本行,以黃道為天之中,內 外諸象總有六十。經黃道者十二宮,在內者二十一 象,餘皆在南。或依《本然》模彷人物取其名,或因性情 類某人物而借名。各象星數不等,各星以所居體勢 得稱。古未詳。南極之星止四十八象,即盡西國之見 界。今本國人多遊赤道以南,往往見南極下諸星,因 以兩極為界,增象得滿六十焉。《大統》依見界紀星,凡 遠南極三十六度者。從中州為見界俱不入圖,總分為三恒 二十八宿,二百八十餘座,乃象與名,天球因之。其所 占宮度,則依經緯取則,就中微渺難測,從未定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