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4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三》、「參直故晦,稍遠而猶在下若復蘇之月,體微而光燿煜然。」

在旁,故為「上下弦也。」辰星體小,去日更近,難見其晦 明。因其運行不異,太白度亦與之同理。

問:「熒惑、歲星、填星孰遠近乎?」曰:「熒惑在歲、填星之內, 在日之外,何者?一為其行黃道,速於二星,遲於日也。 歲星在其次外,其行黃道速於填星,遲於熒惑也。填 星在於最外,其行黃道最遲也。又,恆星皆無視差,七 政皆有之,以此明其遠近。」又最確之證,無可疑者。

圖

問何為視差曰如一人在極西一人在極東同一時仰觀七政則其躔度各不同也七政愈近人者差愈大愈遠者差愈小月最大日次之熒惑次之歲星又次之填星最小幾於無有故知月最近填星最遠也如上圖丙為地甲為東目

乙為「西目」,甲望戊月在己度,乙則在庚度,甲望丁星 在辛度,乙則在壬度。己庚差大,則月去人近,辛壬差 小,則星去人遠也。

問:「東西相去,既是極遠,何以得同在一時,仰觀七政?」 曰:「此在一時一地,亦可測之。特緣算數所得,難可遽 明,故以東西權說。若月食,則亦東西同時,兩地並測, 亦足證知也。」

問:「何以知七政之上,復有恆星之天?」曰:「恆星布列,終 古常然而一體東行,行度最遲,殆如不動。既與七政 異行,知其不得共居一天也。故當別有一恆星之天, 眾星皆麗其上矣。」

問:「恆星,天之上,何以知有宗動無星之天?」曰:「七政恆 星,其運行皆有兩種。其一自西而東,各有本行,如月 二十七日而周日,則一歲此類是也。其一自東而西, 一日一周者是也。非有二天,何能作此二動?故知七 政恆星之上,復有宗動一天,牽掣諸天,一日一周,而 諸天更在其中,各行其本行也。又七政恆星,既隨宗」 動西行,一日而周,其為「戚速」,殆非思議所及。而諸天 又欲各遂其本行,一東一西,勢相違悖。故近於《宗動》 東行極難;遠於《宗動》東行漸易。此又七政恆星遲速 所因矣。

問:「宗動天之上,又有常靜大天,何以知之?」曰:「今所論 者,度數也。姑以度數之理明之。凡測量動物,皆以一 不動之物為準。譬如舟行水中,遲速遠近若干道里, 何從知之?以離地知之,地本不動故也。若以此舟度 彼舟,何從可得?諸天自宗動以下,隨時展轉,八極不 同,二行各異。若以動論動,雜糅無紀,將何憑藉,用資」 考算。故當有不動之天,其上有不動之道。不動之極, 然後諸天運行,依此立算。凡所云某曜若干時,行天 若干度,分若干時,一周天之類,所言天者,皆此天也。 曆家謂之天元道。天元極、天元分,至此皆繫於靜天, 終古不動矣。

常靜篇第二

《總論》:凡一條:

《常靜天》者有三理:一為此下各動天之一切諸點。

七政恆星彗孛及諸道諸圈之交之分,但須測算者,總名為點。不言星者,交與分非星也。日月大矣,亦言「點。」 凡測皆測其心,心則點也。

藉此天以測知其所在也。二為測各動天運行之時 之度,與夫各點之出入隱見,以定歲月日時也。三為 測諸動天之各點,相去離幾何也。凡常靜天上諸名, 皆繫之天元,因其不動,以驗他動也。其最尊者有三 圈:一曰天元赤道圈。或稱中圈或稱腰圈下文通用以定諸點:二曰 「天元地平圈。」

或稱四方圈,或稱「八風」 圈,或稱「分光圈」 ,下文皆通用之。

以驗運行。三曰天元距圈。或稱去離圈下文通用以辨去離。

《論三圈》,凡七章。

論《天元赤道圈》,凡一條:

《天元赤道》者,繫於宗動之天,平分天體者也。

各圈各有心,天元赤道之心即「《大寰》之心」 也,即地心也。各圈各有極,各有軸,天元赤道之極之軸即「《大寰》之極之軸」 也,即「地之極之軸」 也。

《天元》赤道之左右各有距等圈。以度論,則九十為天。

圖

元緯圈其前後各有過極圈以度論則一百八十為天元經圈過極圈者所以定經度容緯度也

如上圖甲乙為中圈其上五經圈為甲丙有兩過極圈以限之丁甲戊限其首丁丙戊限其尾甲丙在其中是大圈上所容之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