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4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日光照月之圜為平行一則日食時不過一兩刻則兩線亦不能相切至朢則不同矣又朢時日光照月少於他時蓋晦日日與月止隔金水二星天而甚近故所照亦多於朢日朢日與月隔金水二天及月本天之體而甚遠故所照亦

少於他日。然晦日所照,雖多於朢日,而人目所及,止 見小圜,而月光不即見,職由此矣。

《日月每月不食》第六。

「夫月不恆食之故有二:一則日體常麗躔道,則地影 亦常對躔道;一則月行常出入躔道,故地影不及。」蓋 凡光照物,必直射而作直線。今日在躔道,其光自平 面而直通至地,則反影亦反射至天,如日光之射地。 其日光繞地一周,則影亦繞天一周。其地影至月,天 闊不過一度半,躔道平分,地影每邊有四分之三。又 「朢日,月輪不在龍頭龍尾近處,故月體與地影不得 相遇,故不食。此前篇言每月食三體,必在一直線也。」 或曰:「日食應有多次,為其不論月之實所,但論月之 似所,若論似所,則南北所差甚多。如此則人住兩極 近處者,視月遠於躔道,亦能食日矣。」曰:「人居在北極 下,而似所與實所相距不過一度,譬」如月在地平,東 西差亦不過一度。可見日欲食時,月不能離躔道一 度強,故日食亦少也。但論一處,則日月之食不等;概 論天下,日食,應多於月食也。

《因月食徵地圓如球》第七。

格物家悉言「地圓如球」,驗之洵不得不然也。蓋凡物 之性重者,勢必就下,若一無所阻,必徑就天心。天心 者,最下處也。故大地四旁皆欲就下,其勢不得不結 為圓。然則雖山岳之高,湖海之深,亦無損於地體之 圓也。今以地面論之,日月星之出入,東西異,則時刻 亦異。試觀同此月食,歐邏巴見於丑正,亞細亞見於 寅正,是可見日之沒也,先沒於亞細亞之東,後沒於 歐邏巴之西也。非圓如球者,必不然矣。大率從西而 東七千五百里,則應天三十度,而先八刻見食。設地 體如案,則天下見食共在一時,無有彼此後先矣。若 地體如盌,則遠於月之處先得見食,近於月之處反 後得見食矣。至若地體如觚,而四方「或八稜,則凡在 一面者,見食皆同矣。何故有時刻先後之異乎?非圓 而何也?」又問:「地固圓矣,但日月初出,半露地上,圜體 切之,宜若弧狀。今但如弦,何也?」曰:「地球掩日月之半, 實自如弧。今見如弦者,因地形掩日月處,較全圜甚 短,人目視之如直而實圓也。今設一圜線,其長尋丈。」

若截取分寸之長則不見其曲矣問地既為圓球吾措足之地在球面則所見四旁之地宜皆低也今見近處覺低遠處反覺高何也曰凡人視物之遠近皆從一直線來入吾目而人之內司從外司億之故視遠物出線似過高於近物

圖

出線

如圖甲為人目乙為遠處丙丁為近處俱屬一平線乙遠出線來甲目似高於丙丁近出者也如人立長廊中或長甕道廊道兩頭平正如一而自此視彼只見其高矣夫視近尚爾況地面之遠乎惟據實理察

得之則知外司之。似誤矣。

「因食徵地海,併為圓球」 第八。

航海者遠望他舟之來,未見其舟,先見桅端;須臾漸 兩相近,則帆檣頭尾全舟畢見矣。設海面為平,則此 舟全體可見,何乃有「先後見、不見」之殊乎?

幾何家正之云:「從一點出線至一界,若其線長短若 一,則所至界必為圜界之形。」今從地心出線至海面, 如此則海面果成肖圜界明矣。若弗允其說,而謂線 有長短,長者其界更遠,而遠於心點,短者其界更近。

圖

而近於心點如此則地心出線有長有短長處之水獨能居高而不下也豈不逆水之性乎如上圖甲為地心乙丙丁為水平面丙近地心而為水低面丁乙遠地心而為水高面則乙丁之水逆其性而居高若居己庚處則更高乎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