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5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圖

分法

切線之數無限為九十度之切割兩線皆平行無界故今止用八十度於本線

立成表。上查八十度,得五六七,即本線作「五六七」平 分。次因各度數加字。

一度至十五,切線正弦微差,尺上不顯,可即用正弦。

第九表《心線》。一名《割線線》。

分法

此線亦止八十度,依表查得五七五平分之,其初點 與四十五度之切線等。初點即全數故等次依《本表》加之。

用法一

有正弧或角。欲求其切線或割線法,以元圈之半徑 為底,切線線四十五度之本數為腰,割線線則以○ 度○分為腰,置尺。次以設度為腰,取底為某度之切 線、割線。 反之,有直線,又有本弧之徑。欲求設線之 弧若干度,以半徑為度以為底。設弧之度數為腰,置 尺又設線為底。求本線上等數,即設線之弧。

用法二

《表度說》以表景長短求日軌高度分,今作簡法用切。

圖

線線,凡地平上立物,皆可當表,以表長為底,本線四十五度上數為腰,置尺,次取景長為底,求兩腰之等數,即日軌高度分 。若用橫表,法如前,但所得度分,乃日離天頂之度分也。安表法見本說。

用法三

地平面上作日晷法:先作子午直線,卯酉橫線,令直 角相交,從交至橫線端為底,就切線線上之八十二

圖

度半為腰置尺次於本線七度半點內取底為度向卯酉線交處左右各作識為第一時分次遞加七度半取底為度如前遞作識為各時分

每「七度半者,如七度半、十五度、二十二度半,三十度、三十七度半,四十五度、五十二度半,六十度、六十七度半,七十五度、八十二度半。」

若求刻線,則遞隔三度四十五分,而取底為度也。次 於元切線上,取四十五度線。四十五度之切線即全數為底割線。 初點為腰,置尺,次以本地北極高度數為腰,於本線 上取底為表,長於子午卯酉兩線之交正立之。又取 北極高之餘度線為度於子午線上,從交點起向南, 得日晷心。從心向卯酉線上各時分點,作線為時線。 在子午線西者,加午前字,如巳辰卯。在子午線東者, 加午後字,如未申酉。

日晷圖說

圖

子午卯酉兩線相交於甲甲酉為度以為底以切線之八十二度半為腰置尺遞取七度半之底向甲左右作識如甲乙甲丙次取十五度線之底作第二識

如甲丁甲戊每識遞加七度半,每識得二刻,則丁點 為午初,戊為未初,餘點如圖。 次取甲己線上四十 五度之切線為底,割線之初點為腰,置尺取北極高 餘度。順天府約五十之割線為度,從甲向南取辛,辛為心,從 心過乙丁等點作線,為時刻線。又割線上取北極高 度之線。順天府約四十「為表長」,即「甲庚」也,表與面為垂線。

立表法:以表位甲為心,任作一圈。次立表,表末為心,又作圈。若兩圈相合或平行,則表直矣。

用法四

先有表度,求作日晷,則以表長為底,割線上之北極 高度為腰,置尺。次以極高餘度為腰,取底為度,定日 晷之心。次用元尺於切線上,取每七度半之線如前。

凡言表長,以「垂表」 為主或垂線。

用法五

有立面向正南作日晷,法如前。但以北極高度求晷 心,以北極高之餘度為表,長。

又平晷之子午線,為此之垂線。書時刻,以平晷之卯為此之酉,各反之。

圖

用法六

若立面向正東正西先用權線作垂線定表處即晷心從心作橫線與垂線為直角 若面正東於橫線下向北作象限弧若面正西於橫線下向南作弧弧上從下數北極高之餘度為界從心過界作線為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