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6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三數上中下《夏陽侯算經序》:「黃帝分三數。」

為十等

三、《兆玉》瓦。原。陰陽之半《周禮》:太卜掌

三兆之法:杜子春云:玉兆顓頊,瓦兆堯,原兆《周經》:「兆之體百有二十,其頌千有二百。頌,繇也。」 《曲禮》:「卜筮不過三。」 《儀禮》:「占者三人,卜用三兆,筮用三易。金縢卜三龜。」

《三式》,《雷公》太乙,六壬,其局以楓木為天棗。

心為地,刻十二神,下布十二神。《唐六典》太乙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將。」

「三調」,《文選注》:「清平側」,《隋·何妥傳》:清平。

「三器」程迥述《三器圖義》《度量衡》。

三均黃鍾,姑洗無射唐·楊收言:琴通三均。

側出諸調。馬少良《琴譜》「三均,以姑洗為中呂。」

漢魏三曆,鄧平太初,劉洪乾象,楊偉景初。

《宋書》「志三人,漢魏之善曆者。」

甲庚三日《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九五先庚。

「三日,後庚三日。」 《易》本義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後甲三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將壞,則可自新以為後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壞。後事方始而尚新,然便當致其丁寧之意,以監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壞。庚,更也,事之變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易玩辭》。甲者,日之首事之始也;庚,更也,續也。甲庚者,十日十二辰之綱也。戊己分王四時,自甲歷乙,丙丁三日而至庚;自庚歷辛,壬癸三日而至甲,故取以為三日之象。甲庚之先後,皆稱三日。先後者,上下卦也。三日者,三爻也。

三代尺蔡邕《獨斷》。「夏十寸為尺,殷九寸為尺。」

周八寸為尺

三宮:《周禮大司樂》注:「天宮,夾鍾、圜鍾、圜丘地宮。」

林鍾、函鍾方丘,人宮黃鍾宗廟

三代卜筮,《史記龜策傳》:「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

《飛燕之卜》順,故殷興 ;《百穀之筮》吉,故周王。

三伏:伏者,金氣伏藏之日,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

故庚日必伏。《後漢志注》:秦德公始為伏祠。反支日戌亥朔,一日申酉朔,二日午未朔,三日辰巳朔,四日寅卯朔,五日子丑朔,六日。後漢王符《潛夫論》:「明帝時,公車以反支日不受章奏。」 注:《陰陽書》:反支日用月朔為正。

三王都:夏都安邑,湯都亳,周都雍洛。

「三江。」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禹貢釋文》韋。

昭云:《越語》:「吳三江環之。」 注云云。《吳地記》: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并松江為三。《漢地里志》:北江、中江。

南江郭景純云:「岷江」 :浙江:松江王介;

甫云:「一江自義興,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吳縣。」 蘇子瞻云:「岷山之江為中江,嶓冢之江為北江,豫章之江為南江。」 曾氏云:「北江、中江,皆禹所導,南江乃其故道,故《經》不之志。」 《周禮職方氏》:「揚州,其川三江。」 《疏》云:「江至尋陽,南合為一,東行至揚州,入彭蠡,復分為三道入海。」

「三條導岍」北條岍,隴州吳山縣吳嶽山西傾中。

條山,在洮州臨潭縣嶓冢南,條山,在興元府西,屬三泉縣,《禹貢》馬融、王肅三條

三川涇渭洛。《國語》:「西周三川皆震河。」

洛伊秦置三川郡。華池水。黑水。洛水。

《唐志》:「鄜州三川縣。」

《三壤田》,上中下,冀中中,兗中下,青上下。

《徐》上中,《揚》下下,《荊》下中,《豫》中上,《梁》下上。

雍上上。《禹貢》「咸則三壤。」 《楚辭》天問「地方九」

則注「九州之地有九品。」

「三亳」:北亳蒙湯所受命,亦曰「景亳。」南亳,穀熟湯。

所都西亳偃師,盤庚所遷。《書》立政三亳阪尹。皇甫謐云:「二在梁國,一在河洛。」

三農,《周禮太宰》:「三農生九穀。」鄭康成注:原隰。

「平地」 鄭司農注:「平地,山澤。」 《朱子詩傳》三。

《事就緒》,《上中下》農夫。

《三丘》蓬萊,方丈瀛洲。《東海中三山張衡》。

《思元賦》:「問三丘乎句芒。」 《秦紀》:「海中有三神山。」 王子年《拾遺記》:「三山曰三壺,方壺、蓬壺、瀛壺也。」 《爾雅》:「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三采」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

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載師注》:「畿內三等采地。」 顏師古曰:「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小司徒注》:「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五十里、二十五里。」

三輔:京兆尹,長安以東,左馮翊,長陵以北;右

扶風渭城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