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6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五湖:范蠡返至五湖而辭越。虞翻曰:「是湖有五道。」 韋昭曰:今太湖也,《書》謂之震澤,《爾雅》以為具區。《禹貢》疏:即震澤。

游、莫貢䔖胥 。《史記正義》:並太湖東岸五灣。《吳錄》:「五湖,太湖別名。周五百餘里,故曰五湖。」 《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河渠書》:「吳通渠:三江、五湖。」 太史公曰:「上姑蘇,望五湖。」 《地理志注》:「五湖在吳。」 《說文通釋》:「一名具區。其派有五,故曰五湖。」

《史記正義》「或說太湖。射貴湖。上湖。洮湖。」

滆湖

《史記索隱》:「郭璞《江賦》:具區洮滆,彭蠡青草。」

洞庭

太湖,湖州,射陽楚州。青草岳州,丹陽潤州。

宮亭洪州

五地五土。《周禮大司徒》:「辨五地之物。」注:「山、林川。」

澤,「丘陵」 ,「墳衍」 ,原隰 ,《孝經》「因地之利。」 注:「分。」

「別五土」 ,視其高下。

五嶺,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 《漢書》

「秦南有五嶺之戍。」 注裴氏《廣州記》。《郡縣志》。

大庾,桂陽,騎田,九真,都龐,臨賀,萌渚,始

「安越城 」 ,《南康記》

五溝:《周禮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遂、溝、洫。」

澮川《爾雅》:「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

五涂《周禮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徑、畛、涂。」

道路《爾雅》:「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岐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 《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 注:「道有三塗,遠別也。」

《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列子》。

湯問:「渤海之東,其中有五山。」

五邦:湯遷亳,仲丁遷囂,《河亶》甲居相祖。

乙居耿,遷邢。《書》:盤庚:「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商丘亳囂相耿。馮氏說相土,徙商丘。

「五河紫碧絳青黃。」 《司馬相如大人賦》。

「越五河,注五色之河」 ,《仙經》說:

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西都賦》。

五都之貨殖。鮑明遠詩。「五都矜財雄。」

五陵《西都賦》:「長陵高祖,安陵惠帝,陽陵景帝。」

茂陵。武帝平陵。昭帝 《西京。賦》「五縣,謂五陵。」

五都,「魏長安,譙,許昌,鄴,洛陽。」

上都京兆,東都河南,西都鳳翔,南都江陵。

北都太原寶應元年詔

「五國大夷密須耆邘崇」, 《後漢·伏湛傳》。

文王受命征伐五國

五諸侯:常山張耳,河南申陽、韓、鄭昌、魏豹。

殷《司馬邛 漢王以五諸侯兵伐楚》。

「嶺南五府五管廣、桂、邕、容、安南。」《通鑑》

五府,亦曰「五管」 ,皆隸嶺南節度使。

參國,伍鄙。《齊語》:「參其國郊以內,三分國都以為三。」

軍制:國「五家為軌,十軌為里,四里為連,十連為鄉,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 。」 《管子》:「伍其鄙郊以外,五分其鄙以為五屬。」 制鄙三「十家為邑,十邑為卒,十卒為鄉,三鄉為縣,十縣為屬,五屬故立五大夫五正。」

五屬漢,漢武帝元狩二年,置安定、上郡、天水。

五原張掖

《河西五郡》漢置河西五郡,張掖、酒泉、敦煌。

武威金城

「五渚」,《水經注》湘水、沅水、微水、澧水四水同注洞庭。

北會大江名五渚 ,《戰國策》:「秦襲郢,取洞庭五渚。」

五名山:華山,首山,太室,太山。《東萊 史》。

記《封禪書》。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中,五在中國云。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 。《山海經》。「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

諸州五品: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

「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 梁朱异請。

分為五品,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餘州,凡一百七州。

土五色 《禹貢》「徐州貢土五色。」注:「王者封五色土為。」

社建諸侯,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 。《史記春秋大傳》:天子有泰社,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黃 。《尚書緯》:「上冒以黃土。」 《獨斷》云:「大子泰社封諸侯者,取其土,苞以白茅,授之以立社。」

《五峰衡山》五峰紫蓋。天柱、石廩一名「石囷。」

祝融芙蓉

「五溪」,《水經注》:「武陵有五溪,雄樠酉、潕辰。」

五狄。《爾雅疏》。「月支穢貊。匈奴單于白屋。」

五胡劉淵,匈奴石勒,羯慕容皝,鮮卑苻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