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用幣如常禮。 按《志》,「有司奏日當蝕,以雨不見,乃 伐鼓於社,用幣於應天門內。」
十三年五月壬辰朔,日蝕。
十四年十一月甲申朔,日蝕。
按:以上《本紀》云云。
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蝕。
按《本紀》,「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蝕。」是日萬春節,改用 明日。
十七年九月丁酉朔,日蝕。
二十三年十一月壬戌朔,日蝕。
二十八年八月甲子朔,日蝕。
按:以上《本紀》云云。
二十九年正月,日暈珥背,白虹貫之,有戟氣、冠氣。「二 月,日蝕,有暈珥、抱氣、背氣,有負氣、承氣。」
按《本紀》,「二十九年正月乙卯,白虹亙天。二月辛酉朔, 日有蝕之。乙丑,白虹亙天。」 按志,「正月乙卯己初,日 有暈,左右有珥,上有背氣兩重,其色青赤而厚。復有 白虹貫之亙天。其東有戟氣,長四尺餘,五刻而散。丁 巳巳初,日有兩珥,上有背氣兩重,其色青赤而淡。頃 之,背氣於日上為冠,已而俱散。二月辛酉朔,日蝕。甲 子」辰刻,日上有重暈,兩珥,抱而復背,背而復抱,凡三 四次。乙丑,日暈兩珥,有負氣承氣,而白虹亙天,左右 有戟氣。
章宗明昌四年九月日有抱氣戴氣有珥
按《本紀》不載。 按《志》,「九月癸未,日上有抱氣二。戴氣 一。俱相連。左右有珥,其色鮮明。」
六年三月丙戌朔,日蝕。
按:《本紀》云云。
承安三年正月己亥朔日蝕陰雲不見
五年十一月癸丑朔,日蝕。
泰和二年五月甲辰朔日蝕
三年十月戊戌,日將沒,赤如赭。
四年三月丁卯,日昏無光。
按:以上《本紀》云云。
六年二月壬子朔日蝕。七月癸巳日上有背。
按《本紀》不載。 按《志》,「六年二月壬子朔日蝕。七月癸 巳申刻日上有背氣一。內赤外青。須臾散。」
八年四月癸卯,日暈二重,皆內黃外赤。
按《本紀》云云。 按志。四月癸卯巳刻。日暈二重。內黃 外赤。移時而散。
衛紹王大安二年十二月辛酉朔日蝕
按:《本紀》云云。〈按志作元年〉
宣宗貞祐二年九月壬戌朔日蝕
按《本紀》云云。 按志。「大星皆見。」
三年正月壬戌日有珥冠。二月日赤。
按《本紀》,「三年二月丁巳,日赤如血。」 按志,「正月壬戌, 日有左右珥,上有冠氣,移刻散。二月丁巳,日初出,赤 如血,將沒復然。」
四年二月甲申朔,日蝕。閏七月壬午朔,日蝕。
興定元年七月丙子朔日蝕
二年七月庚午朔,日蝕。
按:以上《本紀》云云。
五年四月,日暈。五月甲申朔,日蝕。
按《本紀》,「五年五月甲申朔日蝕。」 按《志》,「四月丙子日 正午,有黃暈四匝,其色鮮明,五月甲申朔日蝕。」
元光二年五月日暈有背氣九月庚子朔日蝕
按《本紀》,二年九月庚子朔日蝕。 按《志》,「二年五月辛 未,日暈不匝而有背氣。」
哀宗正大四年日有白虹貫之
按《本紀》,「四年十一月乙未,未時,日上有二白虹貫之。」
按《志》,「四年十一月乙未,日上有虹,背而向外者二。」
約長丈餘,兩旁俱有白虹貫之。
五年十二月庚子朔,日蝕。
按:《本紀》云云。
八年三月,日失色,有氣如日相凌。
按《本紀》不載。 按《志》,「三月庚戌酉正,日忽白而失色, 乍明乍暗,左右有氣,似日而無光,與日相凌,而日光 四出,搖盪至沒。」
天興元年正月壬午朔日有兩珥
按:《本紀》云云。
三年正月,日赤無光。
按《本紀》不載。 按《志》,「三年正月己酉,日大赤無光。」是 日蔡城陷,金亡。
元
世祖中統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三年十一月辛丑日有背氣重暈三珥。
至元二年正月辛未朔日有蝕之
四年五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五年十月戊寅朔,日有蝕之。
七年三月庚子朔,日有蝕之。
八年八月壬辰朔,日有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