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8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略阿茶檜水益,募軍至阿疏城。是日辰巳間,忽暴雨 晦曀,雷電下阿疏所居,既又有大光,聲如雷,墜阿疏 城中,識者以謂破亡之徵。」

《賈鉉傳》:「鉉為左諫議大夫兼工部侍郎,上書曰,親民 之官,任情立威,所用決杖,分徑長短,不如法式,甚者 以鐵刃置於杖端,因而致死。間者陰陽愆伏,和氣不 通,未必不由此也。願下州郡,申明舊章,檢量封記。按 察官其檢察不如法者,具以名聞,內庭敕斷,亦依已 定程式。」制可。

《徒單鎰傳》:「鎰拜平章政事,封濟國公。淑妃李氏擅寵, 兄弟恣橫,朝臣往往出入其門。是時烈風昏曀連日, 詔問變異之由,鎰上疏略曰:『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 父義、母慈、兄友、弟敬、子孝,謂之五德。今五常不立,五 德不興,縉紳學古之士,棄禮義,忘廉恥,細民違道畔 義,迷不知返,背毀天常,骨肉相殘,動傷和氣,此非一』」 朝一夕之故也。今宜正薄俗,順人心,父父子子,夫夫 婦婦,各得其道,然後和氣普洽,福祿薦臻矣。

《完顏素蘭傳》:「素蘭累遷應奉翰林文字,權監察御史。 宣宗車駕至汴,素蘭上書言事,略曰:昔東海在位,信 用讒諂,疏斥忠直,以致小人日進,君子日退,紀綱紊 亂,法度益隳。風折城門之關,火焚市里之舍,蓋上天 垂象以儆懼之也。言者勸其親君子,遠小人,恐懼修 省,以答天變。東海不從,遂至亡滅。夫善救亂者,必跡」 其亂之所由生;善革弊者必究其弊之所自起。誠能 大明黜陟,以革東海之政,則治安之效,可指日而待 也。陛下龍興,不思出此,輒議南遷,詔下之日,士民相 率上章請留。啟行之日,風雨不時,橋梁數壞,人心天 意,亦可見矣。此事既往,豈容復追。但自今尤宜戒慎, 「覆車之轍,不可引轅而復蹈也。」

《荊王守仁傳》:「守仁,宣宗第二子也。守仁三子,長曰訛 可,次曰某,次曰孛德。天興初,守仁府第產肉芝一株, 高五寸許,色紅鮮可愛。既而枝葉津流,濡地成血,臭 不可聞,剷去復生者再。夜則房榻間群狐號鳴,秉燭 逐捕,則失所在。」未幾,訛可出質哀宗遷歸德。明年正 月,崔立亂。四月癸巳,守仁及諸宗室皆死青城。 《元史張珪傳》:「珪拜江南行臺御史中丞,因上疏極言 天人之際,災異之故,其目有修德行、廣言路、進君子、 退小人、信賞必罰、減冗官、節浮費,以法祖宗成憲,累 數百言。不報,遂謝病歸。久之,起珪為集賢院大學士。 先是,鐵木迭兒既復為丞相,以私怨殺平章蕭拜住, 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上都留守賀伯顏。大」小之臣,不 能自保。會地震風烈,敕廷臣集議弭災之道。珪抗言 於坐曰:「弭災當究其所以致災者。漢殺孝婦,三年不 雨,蕭、楊、賀冤死,其致沴之端乎?死者固不可復生,而 情義猶可昭白,毋使朝廷終失之也。」

《吳元珪傳》:「元珪遷工部尚書。河朔連年水旱,五穀不 豋,元珪言『《春秋》之義,以養民為本,凡用民力者必書。 蓋民力息則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俗美。宰 相嘉其言,土木之工稍為之息』。」

《劉敏中傳》:「敏中為翰林學士承旨,詔公卿集議弭災 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納焉。」

《名山藏典謨記》:太祖,濠州人。日章天質,鳳目龍姿,聲 如洪鐘,奇骨貫頂。元時太史言聖人生江淮,帝實應 之。當皇妣娠,夢黃冠授一丸,有光,吞之,覺而口尚聞 香。明日生於土地神祠中,白氣貫空,異香經宿祠中, 神驚避數里。時元大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也。浴 汲河水,水浮紅羅,遂取為衣。所居尚有神光,里人競 呼「朱家火」,往視無有。帝所生神祠地至今丈餘,莖草 不生。浮羅之河水判二色,一紅一白。

《明外史安然傳》:「戶部尚書范敏薦耆儒王本、杜佑、龔 斆、杜斆、趙民望、吳源等,召至,告之太廟,以本、佑、龔斆 為春官,杜斆、民望、源為夏官。秋冬闕,命本等攝之,兼 太子賓客,位公、侯、伯、都督之次。屢賜敕論,隆以坐諭 之禮,命協贊政事,均調四時。會立冬朔風釀寒,成冬 令。帝以為本等功,賜敕嘉勉。」又:「月分三旬,人各司之, 以雨暘時日驗其稱職與否。」

《崔亮傳》:「亮嘗言:凡祥瑞應見,皆國之休禎。請依唐令, 若麟鳳龜龍,依圖書合大瑞者,所司表奏,餘鳥獸草 木之類,驗實圖進。」帝曰:「卿等止議祥瑞,非也。夫災異 之來,上天垂誡綦重四方,或有變徵,無論大小,其令 所司馳奏焉。」

《章溢傳》:「帝親祀社稷,會大風雨,還坐外朝,怒儀曹議 禮不合,致天變,溢請寬貸,帝乃貰之。」

《國史紀聞》:正統十四年八月,也先大舉入寇,王振勸 上親征。車駕發京師,出居庸,過懷安,至宣府,連日風 雨,人情洶洶。井源等敗報踵至,王佐、鄺埜請回鑾,不 許。欽天監正彭德清斥振曰:「象緯示警,不可復前。倘 有疏虞,陷乘輿於草莽,誰執其咎?」學士曹鼐曰:「臣子 固不足惜,主上係天下安危,豈可輕進?」振怒曰:「若有 此,亦天命也。」會暮,有黑雲壓營,雷雨大作,振惡之,始 令班師。駕至土木,敵至,四面攻圍,上不得出,擁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