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8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之命禹曰:「予違汝。」《弼》曰:「汝亦昌言。」曷嘗以治化已隆, 而忘求諫之誠哉?真宗之世,僅可為小康耳,一旦以 受瑞建封,遽罷直言極諫之科,何其不思也!且所謂 瑞者何瑞乎?以聖祖之降為瑞耶,則出於黥卒所言; 以天書之降為瑞耶,則出於憸人所造;以紫芝、白鹿、 嘉禾、瑞木為瑞耶,則出於諛臣所上。求所謂「庶政惟 和,四方風動,鳳凰來儀」者無有也。當是時,蝗飛翳空, 非災變乎?歲旱民饑,非災變乎?帝雖詢於芻蕘,未足 以消沴致和也。顧乃罷制舉以自塗其耳目,是猶尪 瘠之人黜和扁,屏藥石,而語人曰:「吾身康強耳。」嗚呼! 為此說者何人歟?殆孔子所謂「一言可以喪邦」也歟?

帝以災變避殿減膳徹樂王安石言於帝曰災

《異》皆天數,非人事得失所致   ,前人

天人相與之際,未易言也。然《洪範》著休咎之徵,《春秋》 書災異之變,蓋欲君天下者睹災而思咎耳。古之英 君誼辟,一祲祥之見,輒惕然曰:「豈吾德之或愆乎?」一 草木之妖,輒矍然曰:「豈吾政之或缺乎?」曷嘗諉諸天 數而不知省哉?王安石以通經學古自負,其於《洪範》 《春秋》之旨考之熟矣。災變之來,君未知警,猶當胥誨 「胥告,使畏天威以保天命可也。」今者君有警懼之心, 而安石反進邪諂之說,是逢君之惡也,是婦寺之忠 也,豈古之大臣格王正事之道哉!嗚呼!安石背經叛 道如此,真聖門之罪人哉!

《九水七旱論》
徐芳

災祥之生,其本在人,而天末焉。故「治世多休徵,亂世 多咎徵」,非獨氣數也,以其主德之修,悖氣之和,沴象 之喜怒而應殊焉。休咎之分,天之所以賞罰人主也。 世傳堯湯有水旱之患,而其為數,一九年,一七年。噫 何天之怒兩聖人如此也?堯以欽明恭讓之姿,為諸 侯所戴,用代摯位,置諫鼓謗木以達上下,宅羲和,巡 方岳,以若昊天,熙庶績。一民饑,曰「我饑之也;一民寒, 曰我寒之也。」其於圖治,可謂切矣。有夏昏虐,湯應徯 我。后之望出,生民塗炭,昧爽丕顯,作風愆之戒,儆於 有位。其欽崇天道,可云至矣。何不德以干天之怒如 此也。《書》記庶徵休咎,以恆雨歸之於狂,恆暘歸之於 僭,言水旱雨暘之恆可知矣。堯其為狂,湯其為僭乎? 且七年、九年,則咎又不止於恆也。堯、湯即不德,一二 年之災,足以儆矣。何天怒之深,而降之罰如此其極 也?《春秋》謹嚴天戒,故災異必書。漢儒董仲舒、劉向又 雜摭事應實之。如魯隱公九年「三月大雨」,以為公子 翬篡逆之兆;僖十一年「夏大旱」,以為作南門,勞民興 役之致。雖頗牽合,於義為近也。堯之時,協和矣,於變 矣,康衢歌而越裳貢矣。湯代虐以寬撫,綏訖萬方而 永懷在兆姓,於其時不可謂不治也,宜於氣有和而 無沴,於象有喜而無怒矣。而變若此,豈天人感應之 理,至兩聖人獨爽與?且災之類不一,水旱為大。《春秋》 二百四十年,書「旱雩十八,大水六」,凡皆日月之恆耳。 惟文《公二年》自「十二月不雨」,至「秋七月」則特書;《十年》 自「二月不雨」,至「七月」又特書,以其歷時久而災之甚 也。無論《春秋》自羲軒以來,今數千年未有水旱之患, 自二三年至七八年之久者,今以數千年昏朝暴主 所無之變,獨兩見於堯湯之世,何其待兩聖人偏苛, 而所以禍兩聖人之民者,偏苛且酷也。是數者,雖明 理洞數之儒,莫能得其解焉。即以問之天,天亦將無 以自解也。而竟有之,何耶?曰:非也。所云七年九年者 誤耳,曷為誤傳之者誤也。按《古史》:堯六十一載甲辰, 命崇伯鯀治水,閱九載,績用勿成。是歲黜之歲癸丑, 舉舜而後殛焉。是所謂九年水者,壅閈未乂之水,非 天災霪潦之水也。《商紀》:湯「乙未滅夏即位,至七祀辛 丑大旱,禱於桑林而雨。」是所謂七年之旱者。自乙未 至辛丑,當為七年,非自一至二歲歲相續之旱也。堯 十九年,嘗命共工治河矣。當元圭未錫之先,堯之天 下無歲無水患,不自九年始也。又十一年癸亥而告 成功,亦不自九年終也。堯在位百年,自始即位以逮 平、成,即謂堯有數十年之水可也。湯自桀三十八年 戊寅嗣侯,至乙未代夏,凡十八祀。辛丑大旱之歲,二 十四祀矣。以稱王之年累之數,當為七通侯服計之, 即謂湯有二十四祀之旱可也。世俗不察事之本末, 時之久近,差次貿然,無所尋繹,但於《書》得「九載罔績」 之說,則曰堯九年水矣;於《商史》得七年桑林之禱,則 曰「湯七年旱矣。」沿襲益久,訛謬益甚,有言災之甚者, 必舉此實之。夫使堯之時恆雨霪潦之患,果至九年 而鮮粒胥絕,民即勿問,而堯且不免於魚矣。亳都土 燥壤瘠,非荊、揚澤國之比。使湯之恆暘亢暵,歷二三 年,而人將相食,天下且胥鋌而走也,何待七年而湯 又得而治之哉?且遇災而懼中主猶然。湯七年始禱, 令旱止五六年而竟將無禱也,其玩天變亦甚矣,何 以法後世而稱敬天勤民之主耶?知傳者之誤,則向 之疑皆可釋矣。山氓有祀神者,一修髯,岐而五,曰伍 子胥;一婦人靚妝,曰「杜拾遺。」意以「胥」為須,遺為「姨」云。 以音言拾遺可姨,伍胥之須,宜岐而五也。堯、湯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