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1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昭帝元鳳元年燕大風

按《漢書,昭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昭帝元鳳元年, 燕王都薊,大風雨,拔宮中樹七圍以上十六枚,壞城 樓。燕王旦不寤,謀反發覺,卒伏其辜。」 按《燕王傳》:「後 左將軍上官桀謀發覺,伏誅,王自殺。」

成帝建始元年大風拔木

按:《漢書成帝本紀》,建始元年「十二月,作長安南北郊, 罷甘泉汾陰祠。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 上。」師古曰:「韋與『圍』同。」

河平元年大風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許皇后傳》,河平元年三 月癸未,大風,時數有災異,劉向等陳其咎在後宮,后 上疏言之。上報書云:「三月癸未,大風自西搖祖宗寢 廟,揚裂帷席,折拔樹木,頓僵車輦,毀壞檻屋,災及宗 廟。」足為寒心。

平帝元始四年大風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四年冬,大風吹長安城東門, 屋瓦且盡。」

王莽天鳳元年七月大風

按《漢書王莽傳》:「天鳳元年七月,大風拔樹,飛北闕直 城門屋瓦。」

地皇元年大風

按《漢書王莽傳》:「地皇元年七月,大風毀王路堂。莽下 書曰:『乃壬午晡時,有烈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 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昔符 命文立安為新遷王,臨國雒陽,為統義陽王。是時予 在攝,假謙不敢當,而以為公。其後《金匱》文至,議者皆 曰:『臨國雒陽為統,謂據土中為新室統也,宜為皇太 子』』。」自此後,臨久病,雖瘳不平。朝見,挈茵輿行,見王路 堂者,張于西廂及後閣更衣中室。又以皇后被疾臨, 且去本就舍,妃妾在東永巷。壬午,烈風毀王路西廂 及後閣更衣中室、昭寧堂池東南榆樹,大十圍,東僵 擊。東閣,即東永巷之西垣也,皆破折瓦壞,發屋拔木, 予甚驚焉。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憂之。 伏念《紫閣圖》文,太一、黃帝皆得瑞以遷,後世褒主,當 登終南山。所謂新遷王者,乃太一新遷之後也。統義 陽王,乃用五統,以禮義登陽,上遷之後也。臨有兄而 稱太子,名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至于刑 罰不中,民無所措手足。惟即位以來,陰陽未和,風雨 不時,數遇枯旱蝗螟為災,穀稼鮮耗,百姓苦饑,蠻夷 猾夏,寇賊奸宄,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深惟厥咎,在 名不正焉。其立安為新遷王,臨為統義陽王,幾以保 全二子,子孫千億,外攘四裔,內安中國焉。

地皇四年,立史氏為皇后,是日大風,發屋拔木。 按《漢書王莽傳》,四年三月,立杜陵史氏女為皇后,是 日大風,發屋拔木,群臣上壽,曰:「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辛丑,《巽》之宮日也。《巽》為風,為順,后誼明母道,得溫和 慈惠之化也。

後漢

和帝永元十五年五月戊寅南陽大風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云云。

安帝永初元年郡國二十八大風拔樹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初元年,郡 國二十八大風拔樹。是時鄧太后攝政,以清河王子 年少,號精耳,故立之,是為安帝。」不立皇子勝,以為安 帝賢,必當德鄧氏也。後安帝信讒,廢免鄧氏,令郡縣 迫切,死者八九人,家至破壞。此為瞽霿也。是後西羌 亦大亂涼州十有餘年。

永初二年六月。京師及郡國。四十八。大風拔樹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永初三年五月癸丑,京師大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永初三年五 月癸酉。京都大風。拔南郊道梓樹九十六枚。按紀作癸丑志

作癸酉互異

永初七年八月丙寅,京師大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元初二年三月癸亥京師大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元初六年夏四月,沛國、渤海大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元初六年。夏 四月。沛國拔樹三萬餘枚。渤海大風。

永寧元年恆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寧元年冬十月,自三月至是 月,京師及郡國三十三大風。」

延光元年十二月京師及郡國二十七大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延光二年春正月丙辰,河東、潁川大風。夏六月壬午, 郡國十一大風。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是時。安帝信 讒。曲直不分。按紀作正月丙辰志作三月丙申互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