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門䲭尾盡落。端門,號令所出者也。 按《吳競傳》:開 元十四年六月大風,詔群臣陳得失。競上疏曰:「自春 以來,亢暘不雨。乃六月戊午,大風拔樹,壞居人廬舍。 《傳》曰:『敬德不用厥災旱。上下蔽隔,庶位踰節,陰侵于 陽,則』」旱災應。又曰:「政悖德隱,厥風發屋壞木。」風陰類, 大臣之象,恐陛下左右有奸臣擅權,懷謀上之心。臣 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于下,故曰人主與人權,猶倒 持太阿,授之以柄。夫天降災異,欲人主感悟,願深察 天變,杜絕其萌。且陛下承天后和帝之亂,府庫未充, 冗員尚繁,戶口流散,法出多門,賕謁大行,「趨競彌廣。 此弊未革,實陛下庶政之闕也。臣不勝惓惓,願斥屏 群小,不為慢游,出不御之女,減不急之馬,明選舉,慎 刑罰,杜僥倖,存至公,雖有旱風之變,不足累聖德矣。」 按《舊唐書五行志》,「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 端門鴟吻盡落,都城內及寺觀落者約半。七月,滄州 大風,海運船沒者十一二」,失平盧軍糧五千餘石,舟 人皆死。潤州大風從東北海濤奔上,沒瓜步洲,損居 人。
開元十七年,大風。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七年四月乙亥,大風震藍 田山崩。」
開元十九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二年五月戊子,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天寶十載大風湧潮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天寶十 載,廣陵郡大風架海潮淪江口,大小船數千艘。」 「天寶十一載五月甲子,東京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天寶十三載三月辛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代宗永泰元年三月辛亥大風拔木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二年大風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大曆二 年三月辛亥夜。京師大風發屋。」
大曆七年五月乙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十年,大風。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十年三月甲申,大風拔木。五 月甲寅,大風拔木,震闕門。」
按:《舊唐書五行志》:「十年四月甲申夜,暴風拔樹,飄屋 瓦,宮寺䲭吻,飄失者十五六。七月己未夜,杭州大風。」
德宗貞元元年大風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元年七月庚子,大風拔木。」 「貞元六年四月甲申,大風雨。」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貞元八年,大風。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八年五月己未,大風發太廟 屋瓦。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己未,暴風發太廟屋瓦, 毀門闕、官署廬舍,不可勝紀。」
貞元十年六月辛未,大風拔木。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五行志》:「十年六月辛丑晦,夜暴風大雨拔 樹。」〈按新舊唐書所載日干互異故並存之〉
貞元十四年八月癸未,廣州大風,壞屋覆舟。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憲宗元和元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元年六月丙申,大風拔木。」 「元和三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壬申, 大風毀含元殿欄檻二十七間,占為兵起。」
元和四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十月壬午, 天有氣如煙,臭如燔皮,日昳大風而止。」
元和五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五年三月甲子,大風拔木。」 按《五行志》,「五年三月丙子,大風毀崇陵上宮衙殿鴟 尾及神門戟竿六,壞行垣四十間。」〈按舊志作八年事誤〉 元和八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六月庚寅, 京師大風雨,毀屋飄瓦,人多壓死者。丙申,富平大風, 拔棗木千餘株。」
元和十二年春,暴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春,青州 一夕暴風自西北,天地晦冥,空中有若旌旗狀,屋瓦 上如蹂躒聲。有日者占之曰:「不及五年,茲地當大殺 戮。」
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三月,大風。
按《唐書穆宗本紀》:「元和十五年三月戊辰,大風雨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