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1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二月庚寅,太白晝見於危。八十有五日伏。

貞祐四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四年四月丁酉,太白晝見於奎。六 月丙申,水星晝見於奎,百有一日乃伏。十一月丙戌, 月暈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按《天文志》:「正月乙卯夜, 中天有流星。大如日,色赤,長丈餘,墜於西南,其聲如 雷。四月丁酉,太白晝見於奎,百九十有六日乃伏。六 月丙申,歲星晝見於奎,百有一日乃伏。閏七月辛丑, 月」犯畢。十一月己丑,犯畢大星。十二月戊午,復犯畢 大星。

興定元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元年四月戊辰。太白晝見於 井。八月戊申。木星晝見於昴。六十有七日乃伏。九月 癸巳,月犯東井西扇北第二星。」 按《天文志》:「正月乙 酉,月犯畢右股第二星。四月戊辰,太白晝見於井。百 六十有二日乃伏。十月癸丑夜有流星大如杯。尾長 丈餘。自軒轅起。貫太微。沒於角宿之上。十一月癸未, 月」暈歲星、熒惑二星,木在胃,火在昴。丙戌,太白晝見。 興定二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二年十月癸亥,月犯軒轅左角之 少民星。」 按《天文志》:「八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杯,尾長 丈餘,其光燭地,起建星沒尾中。一云自東北至西南 而墜,其光如塔狀。先有聲如風,後若雷者三,窗紙皆 震。」十月庚申按紀作癸亥互異月犯軒轅左角之少民星。 《興定》三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三年五月壬子,太白晝見於參。八 月丁卯,木星犯輿鬼東南星。戊辰,木星晝見於柳,百 有九日乃滅」 按《天文志》:「五月壬子,太白晝見於參, 三十有六日,經天,又百八十有四日乃伏。七月壬寅 初昏,有星自西南來,其光燭地,狀如月而稍不圓,色 青白。有小星千百環之,若迸火然,墜於東北,少頃有 聲」如鼓。八月丁卯,歲星犯輿鬼東南星。己巳,按紀作戊辰互 異歲星晝見於柳,百有九日乃伏。

興定四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四年三月甲寅,木星犯鬼宿積尸 氣。六月戊辰,月犯土星。己巳,太白晝見於張,百八十 有四日乃伏。十一月壬辰,木星晝見於翼,積六十有 七日伏。夜又犯靈臺第一星。」 按《天文志》:「正月庚子, 月犯東井。」

興定五年,星變。

按《金史章宗本紀》:「五年正月辛丑,太白晝見於牛,二 百三十有二日伏。九月庚戌,歲星犯左執法。閏十二 月戊子,熒惑犯軒轅;甲午,月犯熒惑;戊戌,填星晝見 於軫;己亥,太白晝見於室。」 按《天文志》:「正月辛丑,太 白晝見於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乃伏。司天夾谷德玉 等奏,以為臣強之象,請致祭以禳之。」宣宗曰:「斗牛吳 分,蓋宋境也。他國有災,吾禳之可乎?」

元光元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元光元年三月丙寅,歲星犯太微 左執法。七月乙亥,太白晝見經天,與日爭光。「八月己 卯,彗星見西方。甲申,以彗星見,改元,大赦。諭旨宰臣 曰:赦書已頒,時刻之間,人命所係。其令將命者速往, 計期而至。」 按《天文志》:興定六年正月辛酉,月犯熒 惑;壬戌,犯軒轅。三月壬子,月食太白。丙寅,歲星犯太 微左執法。七月乙亥,太白經天,與日爭光。八月己卯, 彗星出於亢宿右攝提、周鼎之間,指大角。太史奏:「除 舊布新之象,宜改元修政,以消天變。」於是改是年為 元光元年,九月丁未滅。壬申,月食歲星。

元光二年,星變。

按《金史宣宗本紀》:「二年八月乙亥。火星入鬼宿中。掩 積尸氣。十月壬午,火星犯靈臺」 按《天文志》:「八月乙 亥,熒惑入輿鬼。掩積尸氣。十月壬午犯靈臺。十一月 又犯心大星。」

哀宗正大元年星變

按《金史哀宗本紀》:「正大元年三月,熒惑犯左執法,四 月癸酉,熒惑犯右執法。」 按《天文志》:「正月丙午,月犯 昴。三月癸丑,犯熒惑。四月乙未,太白、辰星相犯。 正大三年,星變。」

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十一月丙 辰,月掩熒惑。丁巳,熒惑犯歲星。庚申,犯壁壘陣。癸酉, 五星並見於西南。十二月,熒惑入月。」

正大四年,星變。

按《金史哀宗本紀》:「四年六月丙辰,太白入井。」 按《天 文志》:「正月壬戌,熒惑犯太白。七月丁亥,熒惑犯斗從 西第二星。」

正大五年五月乙酉,月掩心大星。

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正大七年,星變。

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十二月庚 寅,有星出天津下,大如填星而色不明,初犯輦道,二 日見於東北,在織女南,乙未入天市垣,戊申方出,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