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13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六卷目錄

 寒暑異部總論

  春秋四傳僖公三十三年 成公元年 定公元年

  禮記樂記

  韓非子內儲說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

  王充論衡寒溫篇

 寒暑異部藝文一

  雨雪賑濟百姓德音     唐編制

  論冬溫無冰劄子      宋蘇轍

 寒暑異部藝文二

  寒苦謠         晉夏侯湛

  旱熱          唐白居易

  苦寒吟           孟郊

  大熱          宋戴復古

  春寒偶書         劉子翬

  癸酉歲大熱        金王琢

  大暑            趙元

  五月二十六日大寒二十二韻 元袁桷

  清明大雪三日        方回

 寒暑異部紀事

 寒暑異部雜錄

 寒暑異部外編

庶徵典第一百六卷

寒暑異部總論

春秋四傳

《僖公三十三年》

《春秋》:「十有二月,霣霜不殺草,李梅實。」

《公羊傳》:「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不時也。」

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易中孚記》曰:「陰假陽威之應也,早霣霜而不殺萬物,至當霣霜之時,根生之物復榮不死,斯陽假與陰威,陰威列索,故陽自霣霜而反不能殺也。」此祿去公室,政在公子遂之應也。

《穀梁傳》:「未可殺而殺,舉重也;可殺而不殺,舉輕也。」

「重」,謂菽也;「輕」,謂草也。輕者不死,則重者不死可知。

《成公元年》

《春秋》無冰。

《穀梁傳》:「終時無冰則志」,此未終時而言無冰,何也?

言終寒時無冰,當志之耳。今方建丑之月,是寒時未終。

「終無冰矣。」「加之」,寒之辭也。

《周》「二月建丑之月」,夏之十二月也。此月既是常寒之月,於寒之中又如加甚,常年遇此無冰,終無復冰矣。

胡傳:「寒極而無冰者,常燠也。」按《洪範傳》曰:「豫恆燠。」若 此政事舒緩,紀綱縱弛之象。成公幼弱,政在三家,公 室不張,其象已見。故當涸陰沍寒,而常燠應之。古者 日在北陸而藏冰,獻羔而啟,亦燮調愆伏之一事也。 今既寒而燠,遂廢凌人之職。然策書所載,皆經邦大 訓,人有微而不登其姓名,事有小而不記其本末,雨 雹冰雪,何以悉書?天人一理也,萬物一氣也。觀於陰 陽寒暑之變,以察其消息盈虛,此「制治於未亂,慎於 微」之意也。每慎於微,然後王事備矣。

《定公元年》

《春》秋冬十月,霣霜殺菽。

《穀梁傳》:「未可以殺而殺,舉重;可殺而不殺,舉輕;其曰 菽,舉重也。」

禮記

《樂記》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

韓非子

《內儲說》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春秋》之《記》曰:『冬十二月,霣霜,不 殺菽』。何為記此?」仲尼對曰:「此言可以殺而不殺也。夫 宜殺而不殺,梅李冬實。天失道,草木猶犯干之,而況 於君人乎?」

董仲舒春秋繁露

《王道通》

「人主立於生殺之位,與天共持變化之勢,物莫不應 天化。天地之化如四時所好之風,出則為煖氣,而有 生於俗;所惡之風,出則為凊氣,而有殺於俗;喜則有 暑氣,而有養長也;怒則為寒氣,而有閉塞也。人主以 好惡喜怒變俗習」,而天以煖清寒暑,化草木喜樂。時 而當則歲美,不時而妄則歲惡,天地人主一也。然則 人主之好惡喜怒,乃天之煖凊寒暑也,不可不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