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141

此页尚未校对

電光繼以大雷,雪下如傾而雷不止,天地為之陡黑, 余生平所未見,為驚懼者終日。」客云:「記得《春秋》魯隱 公九年三月,三國吳主孫亮太平二年二月,晉安帝 元興三年正月,義熙六年正月,皆有雷雪之變,未及」 考也。

《委巷叢談》:元至正間,西湖冰合。故老云:六十年前曾 有此異。張仲舉賦詩云:「西湖雪厚冰徹底,行人徑度 如長川。風吹鹽地結陰鹵,日射玉田生煖煙。魚龍穴 裡寒更縮,鷗鷺沙頭饑可憐。安得長冰通滄海,我欲 三島求神仙。」

《福建通志》:「大元庚寅季冬,長樂雨雪數寸,荔枝木皆 凍死,遍山連野彌望,盡成枯。至後年春,始於舊根株 漸抽芽糵。又數年,始復繁盛。是三百五十年間,未有 此寒也。」

《元史耶律楚材傳》:己卯夏六月,帝西討回回國,禡旗 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元冥之氣見於盛夏, 克敵之徵也。」庚辰冬,大雷。復問之,對曰:「回回國主當 死於野。」後皆驗。

《明外史李文忠傳》:「文忠子景隆,拜征虜大將軍,將兵 北伐,進圍北平,築壘九門,自督軍攻麗正門。垂拔,而 城中投瓦石下擊,軍驟退。時都督瞿能已破張掖門, 後軍不繼。景隆忌能功,使人止之。於是城中汲水灌 城,天寒冰堅,遂不可拔。城中數縋兵夜襲景隆軍,軍 輒驚擾,乃卻營十里,為長圍以困之。士卒屩而執戟, 晝夜立風雪中,多凍死者。」

《莘野纂聞》:正德己巳冬十二月,吳中大雪,凍死者塞 塗。自胥門河以及震澤,水不流澌,或有事,輒涉冰以 行。偶從來者問湖海冰山之狀,或告曰:「尚有木介焉。」 曰:「何以言之?」瀕海有樹,其水激而飛,集樹皆冰也,是 之謂木介,識者以為兵兆云。

《韓城縣志》:党孟輈,干谷里人。嘉靖乙卯歲,秋霜殺禾, 冬地又震。輈有粟二百石,貸者不能償,輈悉出券焚 之,曰:「歲厄如此,不忍相迫也。」鄉黨聞之,共頌其義。

寒暑異部雜錄

《國語》:太子晉曰:「天無伏陰,地無散陽。」伏陰,夏有霜 雹。

《莊子漁父》篇:「陰陽不和,寒暑不時,天子有司之憂也。」 揚雄《反離騷》:「遭季夏之凝霜兮,慶夭粹而喪榮。」慶讀與羌 同

《中論·夭壽》篇:「天道迂闊,闇昧難明,聖人取大略以為 成法,亦安能委曲不失毫芒,無差跌乎?且夫信無過 於四時,而春或不華,夏或隕霜,秋或雨雪,冬或無冰, 豈復以為難哉?」

《容齋五筆》孫思邈曰:「寒暑不時,其蒸否也。」

《讀書雜鈔》:《僖三十三年》:「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 實注:「書時失也。周十一月,今九月,霜當微而重,重而 不能殺草,所以為災。」《正義》:「杜以《長曆》校之,此為十一 月。」云云定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穀梁傳》曰:「未可殺 而殺。」成元年二月無冰。今之十二月,書冬溫。 《緗素雜記》:舒王作《韓魏公挽詩》云:「木稼嘗聞達官怕」, 蓋用《舊唐史》寧王臥疾,引諺語曰:「木稼達官怕,必大 臣當之,吾其死矣。」此用故事,誠工也。然木稼之說,齊 世知為木冰,而不解其義。余嘗讀班史《五行志》而得 其說。蓋自《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劉歆以為上陽 施不下通,下陰施不上達,故雨而木為之冰。雰氣寒, 木不曲直也。劉向以為,冰者陰之盛而水滯者也。木 者少陽,貴臣卿大夫之象也。此人將有害,則陰氣脅 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是時叔孫僑如出奔,公子 偃誅死。一曰,時晉執季孫行父,又執公,此執辱之異。 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是 歲,晉有鄢陵之戰,楚王傷目而敗,屬常雨也。由是知 木稼當為木介明矣。蓋唐之諺語譌也。按《唐史五行 志》直書曰「雨木冰」,乃引劉向之言為証。又云:「亦謂之 樹介。介,兵象也。」是真得《春秋》書災異之意矣。又《公羊 傳》云:「雨木冰者何?雨而木冰也。」何以書?記異也。何休 云:「木者少陽,幼君,大臣之象。冰者凝陰,兵之類也。冰 脅木」者,君臣將執於兵之徵也。然何氏此說,蓋亦自 於歆、向云。

《野客叢談》:白樂天詩曰:「元和歲在卯,六年春二月,月 晦寒食天,天陰夜飛雪,連宵復竟日,浩浩殊未歇。」以 見元和六年二月晦為寒食,當和煖之時,而霶霈大 雪,其氣候乖謬如此。又詩曰:「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 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又見元和八年十二月, 大雪寒凍,民不聊生如此。按《東漢書》,延熹間大寒,洛 陽竹柏凍死。襄楷曰:「聞之師曰:『柏傷竹槁,不出三年, 天子當之』。」樂天此語,正所以紀異也。又觀韓退之《辛 卯年雪詩》亦曰:「元和六年春,寒甚不肯歸。河南二月 末,雪花一尺圍。」此說正與樂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