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39

此頁尚未校對

王請天竺神僧白湖師禱之,雲佈無雨。師以竿撥雲, 雨隨竿注,不能遍及。師曰:「汝國必有聖人,盍往求之。」 或告南天祠有一僧時在內禮拜,王與師往詣,乃壽 海也。師因請於海,願得雨救民。海曰:「昔湯旱七年,以 身代犧,六事自責,天乃雨。此人君有道格天之驗。今 王殺及無辜,天地閉鬱,不知悔罪,何從得雨?」王乃悔 懼,誓不虐民,已而果雨。

《十國春秋?吳越武肅王世家》:王姓錢,名鏐,字具美,杭 州臨安人也。唐大中六年二月十有六日生于邑臨 水里。先是,邑中旱,縣令命道士東方生起龍以祈雨。 生曰:「『茅山前池中有龍起,必大異』。令乃止。明年復旱, 生乃指鏐所居曰:『池龍已生此家』。」時鏐實誕數日矣。 馬令《南唐書齊王景達傳》:景達字子通,烈祖第四子, 元宗之母弟也。順義四年旱,七月既望,雩祀得雨,景 達以是日生,因小字「雨師。」

《十國春秋·前蜀僧子朗傳》:「高祖時,梁州大旱,祈禱無 驗。子朗詣州言立能致雨。」乃具十石甕貯水,身坐其 中,水滅頂者,凡三日而雨足。

《幸蜀記》:「王衍時,五月不雨,至九月,林木皆枯,赤地千 里。」「肥遺」,見《王氏開國記》,以肥遺為「畢鬼。」唐英按:肥遺, 蛇名,角上有火,見則大旱,非鬼也。

《冊府元龜》:「少帝初為金吾上將軍。天福三年,從高祖 幸大名,其年天旱,高祖遣祈雨白龍潭,焚請未罷,有 白龍見於潭中,是日澍雨尺餘,人甚異之。」

天福六年,初為太原節度使。赴任,晉陽大旱,帝入境, 謂賓從及左右曰:「吾始衣繡還鄉,甚有德色。今一境 大旱,五稼將枯,豈非薄德寡祐而致是邪?」帝乃際地 設脯醴,望山川而禱曰:「某本生此地,濫鑑北方,朝廷 差來,不敢違旨。在上者無德而祿,甘速身殃;在下者 以食為天,難加眾咎。願興雲雨,以救焦勞。」灑泣致拜, 其日大雨,

《遼史楊佶傳》:佶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境內亢旱,苗稼 將槁,視事之夕,雨澤霑足,百姓歌曰:「何以蘇我,上天 降雨。誰其撫我,楊公為主。」

麈史、朝奉郎杜球言:永熙幸佛寺塔廟禱雨,至天慶, 三館起居,因駐輦問曰:「天久不雨,奈何?」或對「天數」,或 對至誠,必有應。一綠衣少年越次對曰:「刑政不修故 也。」上頷之而行。歸復駐輦,召綠衣者問狀,對曰:「某所 守臣犯贓,法當配;宰相以親,則不配;某所守臣犯贓, 不當死。」宰相以嫌,卒罪之。翌日,上為罷宰相,天即大 雨。「綠衣」者即寇萊公也。

《宋史郭贄傳》:「贄知荊南府,府俗尚淫祀,屬久旱,盛陳 禱雨之具。贄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數日大雨。」 《吳延祚傳》:「『延子元扆知定州,屬歲旱,吏白召巫以土 龍請雨。元扆曰:巫本妖民,龍止獸也,安能格天?惟精 誠可以動天』。乃集道人設壇潔齋三日,百拜祈禱,澍 雨霑洽。」

《張士遜傳》:士遜為射洪安撫使,至梓州,問屬吏能否, 知州張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陽令,為祕書省著 作佐郎,知邵武縣,以寬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禱雨 白崖山陸史君祠,尋大雨,士遜立庭中,須雨足乃去。 至是邵武旱,禱歐陽太守廟,廟去城過一舍,士遜徹 蓋,雨霑足始歸。

《聞見後錄》:仁皇帝慶曆年,京師夏旱,諫官王公素乞 親行禱雨。帝曰:「太史言月二日當雨。」一日欲出禱,公 言是日不雨。帝問故,公曰:「陛下幸其當雨,以禱不誠 也。不誠不可動天,故知不雨。」帝曰:「明日禱雨醴泉觀。」 公曰:「醴泉之近,猶外朝也,豈憚暑不遠出耶?」帝每意 動則耳赤,耳已盡赤,厲聲曰:「當西太乙宮。」公曰:「乞傳 旨。」帝曰:「車駕出郊,不豫告卿,不知典故。」公曰:「國初以 虞非常,今久太平,預告百姓,但瞻望清光者眾耳,無 虞也。」諫官故不扈從。明日,特召王公以從。日色甚熾, 埃霧漲天,帝玉色不怡。至瓊林苑,回望西太乙宮,上 有雲氣如香煙起。少時,雷電雨甚,至,帝卻逍遙輦,御 平輦,徹蓋還宮。又明日,召公對,帝喜曰:「朕自卿得雨, 幸甚。」又曰:「昨即殿庭雨立百拜,焚生龍腦香十匕,近 至中夜,舉體乃溫。」公曰:「陛下事天當恭畏,然陰氣足 以致疾,亦當慎。」帝曰:「念不雨,欲自以身為犧牲,何慎 也?」

《宋史呂夷簡傳》:夷簡子公綽,為侍讀學士,徙河陽,留 侍經筵。時久不雨,帝顧問何以致雨,曰:「獄久不決,即 有冤者,故多旱。」帝親慮囚,已而大雨。

《富弼傳》:弼同平章事,時久旱,群臣請上尊號及用樂, 帝不許。而以同天節契丹使當上壽,故未斷其請。弼 言,「此盛德事,正當以此示之,乞并罷上壽。」帝從之,即 日雨。弼又上疏,願益畏天戒,遠姦佞,近忠良。帝手詔 褒答之。

麈史鄭俠見荊公言青苗之害,不答。久之,得監在京 安上門。會大旱,自十一月至於三月,河東、河北、陜西 流民大入京師,與城外飢民市麻籸、麥麩為之糜,或 掘草根,採木實以食。俠上疏曰:「今天下憂苦,質妻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