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司雍二州牧,眾四五萬,攻略郡縣。此下陵上陽失其 節之應也。

元帝太興 年武昌災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興中,王敦鎮 武昌。武昌災,火起,興眾救之,救於此而發於彼,東西 南北數十處俱應,數日不絕。舊說所謂濫災妄起,雖 興師眾,不能救之之謂也。干寶以為此臣而君行,亢 陽失節,是為王敦陵上有無君之心,故災也。

明帝太寧元年京師饒安東光安陵火

按《晉書明帝本紀》,「太寧元年春正月癸巳,京師火。三 月景戌,饒安、東光、安陵三縣災,燒七千餘家,死者萬 五千人。」 按《五行志》:太寧元年正月,京都火。是時王 敦威侮朝廷,多行無禮,內外臣下,咸懷怨毒。極陰生 陽也。

成帝咸和二年五月京師火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康帝建元元年七月庚申晉陵吳郡災

按:《晉書康帝本紀》云云。

穆帝永和五年石虎太武殿災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和五年六月, 震災石季龍太武殿及兩廟端門,震災,月餘乃滅,金 石皆盡。其後季龍死,大亂,遂滅亡。」

海西公太和 年會稽災

按《晉書海西公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中,郄愔 為會稽太守。六月大旱災,火燒數千家,延及山陰倉 米數百萬斛,炎煙蔽天,不可撲滅。」此亦桓溫強盛,將 廢海西,極陰生陽之應也。

孝武帝寧康元年京師火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寧康元年三 月,京師風火大起。是時桓溫入朝,志在陵上。少主踐 位,人懷憂恐。」此與太寧火事同。

寧康三年,神獸門災。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三年十二月甲申,神獸門災。」

太元十年國子學火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元十年正 月,國子學生因風放火,焚房百餘間。」是後考課不厲, 賞罰無章。蓋有育才之名,而無收賢之實。此不哲之 罰先兆也。

太元十三年,延賢堂、螽斯堂、客館、驃騎庫災。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十三年十二月乙未,延賢堂災, 景申《螽斯》,則百堂、客館、驃騎庫皆災。 按《五行志》,「十 三年十二月乙未,延賢堂災,是月景申《螽斯》,則百堂 及客館、驃騎府庫皆災。」於時朝多弊政,衰陵日兆,不 哲之罰,皆有象類。主相不悟,終至亂亡。會稽王道子 寵幸尼及姏母,各樹用親戚,乃至出入宮掖,禮見人 主。天戒若曰,登延賢堂及客館者,多非其人,故災之 也。又孝武帝更不立皇后,寵幸微賤張夫人,夫人驕 妒,皇子不繁,乖螽斯則百之道,故災其殿焉。《道子》復 賞賜不節,故府庫被災,斯亦其罰也。

太元十四年,宣陽門災。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十四年七月甲寅,宣陽門四柱 災。」

安帝隆安二年龍舟災

按《晉書安帝本紀》,「隆安二年春三月,龍舟二災。」 按 《五行志》,「隆安二年三月,龍舟二乘災。」是水沴火也。其 後桓元篡位,帝乃播越。天戒若曰,王者流遷,不復御 龍舟,故災之耳。

元興元年尚書省火

按:《晉書安帝本紀》:「元興元年八月庚子,尚書下舍災。」

按:《五行志》:「元興元年八月庚子,尚書下舍曹火時。」

桓元遙錄《尚書》,故天火,示不復居也。

元興三年,廣州災。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盧循攻略 廣州,刺史吳隱之閉城固守。其十月壬戌夜火起,時 百姓避寇,盈滿城內。隱之懼有應農賊者,但務嚴兵,不 先救火。由是府舍焚蕩,燒死者萬餘人,因遂散潰,悉 為賊擒。」

義熙四年秋七月丁酉尚書殿中吏部曹火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義熙九年,京都大火,燒數千家。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義熙十一年,京都火。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京都所 在大行火災,吳界尢甚,火防甚峻,猶自不絕。王弘時 為吳郡,晝在廳事,見天上有一赤物下,狀如信幡,遙 集路南人家屋上,火即大發。弘知天為之災,故不罪 火主。」此帝室衰微之應也。

按《宋書臧燾傳》,「『『燾參高祖中軍軍事,入補尚書度支 郎,改掌祠部,襲封高陵侯。時太廟䲭尾災,燾謂著作 郎徐廣曰: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 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徵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