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5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於今七年,每留心庶績,軫慮農畝,而政道未凝,仁風

猶缺,致令九年無備,四氣有乖。遂使去秋霖滯,便即 罄竭。所以佇西郊而結念,眷東作以勞懷,豈下乏農 夫,上甘珍饌?宜令所司常進之食,三分減二』。」群臣奏 言:「伏見手詔,以近畿諸州百姓少食,特為減膳。去年 雖不善熟,未是大饑。陛下憂勞情深,發使賑給,復為 減膳,在外黎庶,不勝喜慶。」帝曰:「比日亦聞百姓食少, 不謂至是。今所見者,乃非人所食物。朕聞天子以百 姓心為心,豈有見有如此一身獨供豐饌!自見此食, 憂歎不能已也!」三月,澍雨,百僚請復常膳;許之。

總章二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總章二年,諸州 四十餘饑,關中尢甚。」

咸亨元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咸亨元年八月庚戌,以穀貴,禁酒, 是歲大饑。」

咸亨三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三年,關中饑。」

儀鳳三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四月,以 同州饑,沙苑及長春宮並許百姓樵採漁獵。」

儀鳳四年春,東都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調露元年秋關中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永隆元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隆元年冬,東 都饑。」

按:《舊唐書本紀》:「永隆元年十一月,洛州饑,減價官糶, 以救饑人。」

永淳元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淳元年六月,大蝗,人相食。」 按 《五行志》,「永淳元年,關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饑,京師人 相食。」

按《冊府元龜》:「永淳元年正月朔,以年饑受朝賀而不 設會,放雍州諸府兵士於鄧、綏等州就穀。」

弘道元年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永淳二年。 是年改元弘道天后自封岱之後,勸上封中岳,每下詔草《儀 注》,以歲饑而止。

中宗嗣聖四年即武后垂拱三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垂拱三年,天下 饑。」

嗣聖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饑。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垂拱四年 春二月,山東河南甚饑乏。

嗣聖十八年。即武后大足元年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足元年春,河 南諸州饑。」

神龍二年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二年,河北 水,大饑。」

景龍元年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神龍三年。 是年改元景龍夏,山東、河北二十餘州旱,饑、饉、疾疫,死者數 千計。

景龍二年春,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按《冊府元龜》:「二年二月,以河朔諸州多饑乏,命張知 泰巡問賑恤。」

景龍三年,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饑」 按《冊府元龜》:「三年三月制發倉廩賑饑人。」

睿宗先天二年饑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先天二年冬,京 師、岐、隴、幽州饑。」

元宗開元二年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張廷珪傳》:「開元初,大旱, 關中饑,詔求直言。廷珪上疏曰:『古有多難興國,殷憂 啟聖。蓋事危則志銳,情苦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 景龍、先天間,凶黨構亂,陛下神武,汛埽氛垢,日月所 燭,無不濡澤。明明上帝,宜錫介福。而頃陰陽愆候,九 穀失稔,關輔尤劇。臣思天意,殆以陛下春秋鼎盛,不 崇朝有大功,輕堯、舜而不法,思秦、漢以自高,故昭見 咎異,欲日慎一日,永保天和,是皇天於陛下睠顧深 矣,陛下得不奉若休旨而寅畏哉』!」誠願約心削志,考 前王之書,敦素樸之道,登端士,放佞人,屏後宮,減外 廐,場無蹴鞠之玩,野絕從禽之樂,促遠境,罷縣戍,矜 惠窮惸蠲,薄徭賦,去淫巧,捐珠璧。不見可欲,使心不 亂。或謂「天戒不足畏,而上帝憑怒,風雨迷錯,荒饉日 甚,則無以濟下矣。」或謂「人窮不足恤,而億兆攜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