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5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因命菲衣減膳,改常饌為小食。」

《南史吳明徹傳》:「明徹字通照,秦郡人也。父樹,梁右軍 將軍。明徹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墳塋未修,家貧無 以取給,乃勤力耕種。時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徹哀 憤,每之田中號泣,仰天自訴。居數日,有自田還者,云 苗已更生。明徹疑其紿己,及往如言,秋而大獲,足充 葬用。」

《北史趙逸傳》:「逸兄子琰,皇興中,京師儉,婢簡粟糶之, 琰遇見切責,敕留輕秕。」

《房法壽傳》:法壽族子景遠,好施與,頻歲凶儉,贍宗親, 又於道衢以飼餓者,存濟甚眾。平原劉郁經行齊兗 之境,忽遇劫賊,已殺十餘人。次至郁,呼曰:「與君鄉近, 何忍見殺。」賊曰:「若言鄉里,親親是誰?」郁曰:「齊州主簿 房陽是我姨兄。」陽是景遠小字。賊曰:「我食其粥得活, 何得殺其親?」遂還衣服,蒙活者二十餘人。

《郭祚傳》:「祚轉青州刺史,逢歲不稔,闔境饑斃,矜傷愛 下,多所振恤。」

《崔光傳》:「光子劼,修身厲節。自景明已降,頻歲不登,饑 寒請乞者,皆取足而去。」

《裴延㒞傳》:「延㒞從祖弟良,良從子慶孫,明帝末,立邵 郡,因以慶孫為太守。在郡日,逢歲饑凶,四方遊客恆 有百餘,慶孫自以家糧贍之。」

《羊祉傳》:「祉弟子敦,性清儉。屬歲饑,家餽未至,使人外 尋陂澤,採藕根食之,遇有疾苦,家人解衣質米以供 之。」

《李靈傳》:「靈曾孫元忠,元忠女曰法行,幼好道,遂為尼。 齊亡後,遭時大儉,施糜粥於路。」

《唐書王方翼傳》:「方翼遷肅州刺史。儀鳳間,河西蝗,獨 不至方翼境,而他郡民或餒死,皆重繭走方翼治下。 乃出私錢作水磑,簿其嬴以濟饑瘵,全活甚眾。」 《南楚新聞》:「德宗播遷,人多乏食,無釀酒者。後京師稍 寧,有一醉人聚觀,以為祥瑞。」

《世說》:補陽城,歲饑,屏跡不過鄰里,屑榆為粥,講論不 輟。有奴都兒化其德,亦方介自約。或哀其餒,與之食, 不納。後致糠覈數杯乃受。

《傳載略》:「唐光啟中,潤州大荒亂,有居民家蓄米絕多, 可一斗五百文。先定價,後人擁俟開倉,倉中悉化為 小螺子,人皆驚怪,有收盛分去者。至今有收得此螺 子。」余曾見

《北夢瑣言》:「黃巢自長安遁歸,與其眾屯於陳蔡間,溵 河下寨連絡,號八山營。於是蔡州秦宗權懼巢,以城 降之。時既饑乏,野無所掠,唯捕人為食,肉盡繼之以 骨。或碓搗,或磑磨,咸用充饑。天軍合攻,巢軍不利,其 黨駭散,頻為雷電大雨掩浸其營,乃與妻孥昆弟奔 於泰山狼虎谷,為外甥林言斬首送徐州。時浦下裨」 將《李師銳》函首送成都行在也。

《括異志》:「天復中,隴右大饑。其年秋稼甚豐,將刈之間, 大半無穗。有就田畔斸鼠穴求之,所獲甚多。於是家 家窮穴,有獲五七斛者,相傳謂之劫鼠倉。饑民皆出 求食,濟獲甚眾。」

《五代史馮道傳》:明宗拜道端明殿學士,遷兵部侍郎。 歲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成、長興之 間,歲屢豐熟,中國無事,嘗戒明宗曰:「『臣為河東掌書 記時,奉使中山,過井陘之險,懼為蹶失,不敢怠於銜 轡,及至平地,謂無足慮,遽跌而傷。凡蹈危者,慮深而 獲全;居安者,患生於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明宗問曰: 『天下雖豐,百姓濟否』?」道曰:「穀貴餓農,穀賤傷農。」因誦 文士聶夷中《田家詩》,其言近而易曉。明宗顧左右錄 其詩,常以自誦。

《珍珠船》荊南孫儒之亂,米斗四十千,持金寶換易,纔 得一撮一合,謂之「通腸米。」言饑人不可食他物,惟煎 米飲之,可以稍通腸胃。

《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九年八月,東京舍利軍詳穩大 延琳僭位,號其國為興,遼年為天慶。初,燕仍歲大饑, 戶部副使王嘉獻計造船,使其民諳海事者漕粟以 賑燕民,水路艱險,多至覆沒,民怨思亂,故延琳乘之, 殺嘉以快其眾。」

《食貨志》:「太平初幸燕。燕民以年豐,進土產珍異,上禮 高年,惠鰥寡,賜酺連日。」

《耶律唐古傳》:「西番來侵,詔議守禦計。」命唐古勸督耕 稼,以給西軍,田於臚胊河側,是歲大熟。明年,移屯鎮 州,凡十四稔,積粟數十萬斛,斗米數錢。

《食貨志》:「道宗初年,西北雨穀三十里,春州斗粟六錢。 時西番多叛,唐古率眾田臚朐側,歲登上熟,移屯鎮 州,凡十四稔,積粟數十萬斛。」

《劉伸傳》:「伸致仕,適燕薊民饑,伸與致仕趙徽、韓造,日 濟以糜粥,所活不勝筭。」

《天祚帝本紀》:「天慶八年,時山前諸路大饑,乾、顯、宜、錦、 興中等路,斗粟直數縑,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 《馬人望傳》:「人望遷保靜軍節度使,是歲諸處饑乏,惟 人望所治,粒食不闕,路不鳴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