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5 (1700-1725).djvu/58

此頁尚未校對

處,然終不出二頃之外也。定襄周夢卿說。

燕南安州白洋淀,南北四十里,東七十里,舊為水所 占。近甲午歲,忽乾涸,淀中所有蛙黽,悉化黑鼠,囓茭 草根盡。土脈虛鬆,不待耕墾,投麥種即成熟。其生民 不勝舉,聽客戶收穫,但取課而已。此地山草根膠固 不受耕,其因鼠化得麥,亦異事也。淀有石刻云:「天荒 地亂,莫離此淀。有水食魚,無水食麪。」是則前此亦嘗 「得麥乎。」

《元史劉正傳》:正拜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歲大旱,野無 麥穀,種不入土,臺臣言:燮理非其人,姦邪蒙蔽,民多 冤滯,感傷和氣所致。有旨會議。平章李孟曰:「燮理之 責,儒臣獨孟一人,請避賢路。」平章忽都不丁曰:「臺臣 不能明察奸邪,臧否時政,可還詰之。」正言:「臺省一家, 當同心獻替,擇善而行,豈容分異耶。」孟搖首,竟如忽 都不丁言。

《輟耕錄》:「王義士天爵字仁傑,夏縣人。家饒於財,有善 行。以粟貸人,不圖重息。年豐僅取十之二三。稍饑,但 收其本,大凶則皆已之。鄉里不知字,咸稱義士云。每 值生身之辰,寢苫一月,以報父母。」

杜楊父友開,江陰人。隱居教授,妻吳辟纑以資之。大 曆間,浙右菑荒,米價騰踴,學徒散去,困於饑餓。吳之 兄弟屢勸斬丘木、鬻基地,以少延餘息,楊父堅持不 可繼,欲挈吳歸。吳曰:「夫既盡孝,妾獨以不義自處,寧 不食若粟。」遂相枕籍而卒。

後至元間,同知兩浙都轉運鹽使司事趙君伯常休, 日與書吏談官府政事,因曰:「吾曩為中書提控掾史 時,夜坐私第一室,忽有兩隸來前,傳都堂鈞旨呼喚, 遂即上馬。隸前導,至一官府,樹木陰翳,大官危坐聽 事,上問曰:『河南饑,省咨至,乃緩七日不報,彼處死者 甚眾,汝知之乎』?吾答曰:『某提控耳。該掾稽遲之罪,已』」 嘗呈舉官沈思良久,曰:「非汝過也。汝退,又命前隸曰: 『可急追該掾某人來』」,吾遂夢覺也。明日晨起,令人覘 之,夜暴死矣。人命至重,爾輩慎之。

《明外史。太祖孝慈高皇后傳》:「后遇歲凶,則設麥飯野 羹。帝或告以賑卹,后曰:賑卹不如蓄積之先備也。」 《明通紀》:「宣德三年三月,工部尚書李新自河南還,言 山西民饑,流徙至南陽諸郡,不下十萬餘口。有司軍 衛,各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上諭戶部尚書夏原吉 曰:「民饑流移,豈其得已,仁人君子所宜軫念。昔富弼 知青州,飲食、居處、醫藥皆為區畫,山林湖泊之利,聽 民取之不禁,所活至五十餘萬人。今乃驅逐,使之失 所,不仁甚矣。可即遣官各往布政司及府縣官,加意 撫綏,發廩給之,隨所至居住,有捕治者罪之。」

《明外史劉天和傳》:「天和加工部右侍郎。故事,河南八 府歲役民治河,不赴役者,人出銀三兩。天和因歲饑, 請盡蠲旁河受役者課,遠河未役者半之。」詔可。 《齊之鸞傳》:「之鸞遷寧夏僉事,饑民採蓬子為食,之鸞 為取二封,一進於帝,一以貽閣臣,且言時可憂者三, 可惜者四,語極切,帝付之所司。」

《魏元傳》:康永韶為御史,有直聲。及是見帝惑左道,權 倖用事,乃更迎合取寵,占候多隱諱,甚者以災為祥。 陝西大饑,永韶言今春星變當有大咎,賴秦民饑死 足當之,誠國家無疆福。帝甚悅,中旨擢禮部右侍郎, 仍掌監事。

《吳儼傳》:「正德十二年,武宗北巡,儼抗疏切諫。明年復 偕諸大臣上疏曰:臣等初聞駕幸昌平,會具疏極論, 不蒙採納。既聞出居庸,幸宣大,宰輔不及知,群臣不 及從,三軍之士不及衛,京師內外人心動搖。徐淮以 南,荒饉千里,去冬雨雪為災,民無衣食,安保其不為 盜?所禦之寇,尚遠隔陰山,而不虞之禍或卒起於肘 掖,臣所大懼也。」不報。

《虎薈》嘉靖丙午,杭之屬縣有山處,虎成群,白日入民 家,傷人道路,獨不敢行,雖附城之市井亦至也。死者 不可計,且不可獵。餘杭尤盛,地名上皋,有土神徐令 公,每附人言,禍福最靈。縣尉許賽豬羊捕之,旬日,得 六虎焉,遂宰牲以祭。然牲既殺而毛不能去,眾方駭 之,巫忽作神語曰:「上天降災,吾為民逆天遭譴,本所 甘心,部下壯士,寧不使一飽耶?牲禮非數百斤不可 也。」於是復益而後享。予意連荒二年,丙午秋少熟,又 多虎災,觀令公之言,豈非其數乎?

《青州府志》:萬曆二十二年,安丘大荒,民皆絕食,米貴 如珠,盜賊蜂起。本年二月內,海水退十里,居民下海 拾取海菜,諺云:「拾海」

《湖廣通志》:「任遇隆字衡雲,蒲圻人。以歲薦授長沙司 訓。日與諸生坐論嶽麓書院,遷臨武諭,以詩上太守 云:『苜蓿羞年儉,石魚銜歲豐』。太守問之,曰:『昨泛湘江, 見二石魚,一銜萱草,一銜蓮花,知歲豐矣。後果然,太 守異之』。」

《鎮江府志》:天啟丁卯冬,江南大饑,有道士過嘉山,指 道旁石曰:「此觀音粉也。碎之,和以麥屑或糯粉,可作 餅充饑。」語畢,道士忽不見。眾如言取之,果可食。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