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崩。」

順帝元統二年雞鳴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年八月辛未,雞鳴山崩,陷為池, 方百里,人死者眾。」

至元二年,秦州山崩,宿松山裂。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二年春正月乙丑,宿松縣山 裂。五月壬申,秦州山崩。」

至元四年,信州山裂,鞏昌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四年六月。信州路靈山裂。 按《五 行志》。「四年七月丙辰。鞏昌府山崩。」

至元六年,「成紀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六年六月己亥,秦州成紀縣山崩 地裂。」

至正二年濟南惠州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年六月壬子,濟南山崩水 湧。七月庚午,惠州路羅浮山崩 按《五行志》,「至正二 年七月,惠州雨水,羅浮山崩,凡二十七處,壞民居,塞 田澗。」

至正三年,秦州、鞏昌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三年二月,秦州成紀縣、鞏昌 府寧遠伏羌縣山崩水涌,溺死人無筭」 按《五行志》, 「三年六月乙巳,秦州奉安縣南坡崩裂,壓死人畜。七 月戊辰,鞏昌山崩,人畜死者眾。」

至正六年,羅浮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六月,廣州 增城縣羅浮山崩,水湧溢,溺死百餘人。」

至正八年,廣西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八年五月庚子,廣西山崩水涌。 至正九年七月,靖海寧州山裂。永春縣象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七月庚寅, 泉州大風雨,永春縣南象山崩,壓死者甚眾。」

按:《續文獻通考》:「九年,靖海寧州山巖俱裂,湧水,人多 死者。」

至正十年,寧州、瑞州山崩,泉州山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五月甲子。 龍興寧州大雨。山崩數十處。丙寅瑞州上高縣蒙山 崩。十一月乙酉,泉州安溪縣侯山鳴。」

至正十二年,霍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十月丙 午。霍州趙城縣霍山崩。湧石數里。前三日。山鳴如雷。 禽獸驚散。

至正十三年七月,汾州「白彪山坼。」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至正十五年。四月。寧國敬亭。麻姑。華陽諸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至正十七年,鵝鼻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七年十月,靜江路山崩地陷,大 水。十二月丁酉,慶元路象山縣鵝鼻山崩。」

至正二十六年,吳山、臥龍山、沂水山、三秀山、鞏縣山、 蒲城洛岸、和順崖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六年六月壬子,紹興路山陰 縣臥龍山裂。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三月,贛榆縣吳 山崩。丙辰,泉州同安縣大雷雨,三秀山崩。是月,河南 府鞏縣大霖雨,地震山崩。十一月辛丑,華州蒲城縣 洛岸崩,壅水絕流三日。十二月庚午,華州之蒲城縣 洛水和順崖崩,其崖戴石,有岩穴可居。是日壓死辟 亂」者七十餘人。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六年六月,沂水山崩。」

至正二十七年,沂州山、《大藏》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七年六月丁卯,沂州山崩」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六月,沂州山石崩裂。有聲如雷。 七月丙戌,靜江靈川縣大藏山石崖崩。」

至正二十八年,靜安忻州《靈川山》石崩裂。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八年 龍興靜安縣山石迸裂湧水。人多死者。六月忻州蒙 昌山有巨石。大如屋。崩裂墜地。聲震如雷。七月廣西 靈川縣臨江石岩崩。」

成祖永樂十三年大岩山呼

按明《昭代典則》:永樂十三年貴州布政使蔣廷讚言: 「去年北征班師,詔至思南府婺川縣大岩山,有聲連 呼萬歲者三,咸謂皇上恩威遠加,山川效靈之徵。呂 震請率諸臣上表賀,上曰:『人臣事君當以道,阿諛取 容,非賢人君子所為。呼譟山谷,空虛之聲相應,理或 有之。布政司不察以為祥,爾為國大臣,不能辯其非, 又欲進表媚朕,非君子事君之道也』。」

英宗正統八年紹興山移陝西山崩

按《續文獻通考》:「正統八年冬十一月,浙江紹興山移 於平田。是年,陝西二處山崩,壓人家數千戶,山叫三 日移數里。時畏王振不敢奏。」

正統十四年,貢山𩰚,鐘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