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元象元年井溢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元象元年二 月,鄴城西南有枯井溢。」

北齊

武成帝河清元年河濟清

按:《北史齊武成本紀》,河清元年,「夏四月乙巳,青州刺 史上言,今月庚寅,河、濟清。」以「河濟清」,改大寧二年為 河清,降罪人各有差。

按:《隋書五行志》:「後齊河清元年四月,河、濟清。襄楷曰: 『河,諸侯之象。應濁反清,諸侯將為天子之象』。」是後十 餘歲,隋有天下。

北周

宣帝大象元年池水赤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六月,咸陽有池水變為 血。」

按《隋書五行志》:「後周大象元年六月,咸陽池水變為 血。」與太建十四年同占。「是時刑罰嚴急,未幾國亡。」

文帝開皇三年醴泉出

按:《北史隋文帝本紀》,「開皇三年三月,京師承明里醴 泉出。」

仁壽元年水徙

按:《隋書文帝本紀》:「仁壽元年夏五月壬辰,驟雨震雷, 大風拔木,宜君湫水移於始平。」

煬帝大業三年河清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三年春正月,武陽郡上言河 水清。」

高祖武德元年鸚鵡谷水清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武德元年七月, 新豐鸚鵡谷水清。世傳此水清,天下太平。開皇初,暫 清復濁,至是復清。」

武德七年,河清,水變色變味。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武德七年九月, 丹州言「河水清。」

按《冊府元龜》:「武德七年,長安古城藍渠水生藍色,紅 白而味甘,狀如方印。九月,丹州言河水清。」

武德九年,河清。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武德九年二月, 蒲州河清。襄楷以為河,諸侯象清明之效也。

太宗貞觀六年醴泉出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六年癸 卯,醴泉出丹霄殿之西,命公卿以上示之,因置酒於 側,賜帛各有差。」

按《玉海》:貞觀六年四月,避暑九成宮,己亥,西城高閣 下有泉湧出,承以石檻,引為一渠。清若鏡,甘如醴。祕 書監魏徵撰《醴泉銘》曰:「雜遝景福,葳蕤繁祉。雲氏龍 官,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工,筆無停 史。流謙潤下,潺湲皎潔。洴旨醴甘,冰凝鏡徹。用之日 新,挹之無竭。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后夕惕,雖休勿」 休。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 墜,持滿戒溢。

貞觀七年,醴泉出。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貞觀七年二月。醴 泉湧於綿州香溪。痼疾者飲之多愈。

貞觀十一年,醴泉出。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貞觀十四年,河清。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觀十四年二 月,陝州、泰州河清。

按《玉海》,貞觀十四年二月四日,陝州言,「黃河清而有 景雲見。」協律郎張文收采古天馬作歌之義,作《景雲 河清歌》,名曰《燕樂首》,元會第一奏是也。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四年二月,陝州言「河水變清。司 空無忌等詣闕上表曰:『臣聞崑崙載極,道元液以周 天;積石流源,委蒼波而括地。俯作神州之紀,仰膺上 帝之官。水德靈長,斯其謂矣。故能道符千載,位長百 川。瑞馬開圖,發榮光於遠代;應龍僻壤,致宅土於遐 年。自此不追,寂寥難俟,天之祚聖,復在於茲。伏惟皇』」 帝陛下則哲承基,窮神闡化,功綿㝢外,德耀瀛表。文 教蔚乎三五,至道格乎地天。是以禎凝藪澤,慶溢風 煙。丹井輝奇,青丘表異。嘉苗合穎,入豐膳以鳴鐘;天 駟攝雲,播頌聲於綴兆。西鶼南雉之貴,日至月書;連 珠湧醴之徵,雲飛霧集。宜其展事嬴里,仰告成功;出 豫介丘,方騰茂實。猶且宵衣旰食,若有追而不逮;對 越嘉祉,乃固辭而弗居。遂使萬土韜華,三神缺望。西 皇佇詔,申以德水之祥;東岳希封,勗以清河之貺。伏 見陝州刺史房仁裕狀稱,所管界內二百餘里,正月 元日,黃河載清。謹案《易乾鑿度》曰:「聖人受命河水清。」 京房飛候曰:「河水清,天下太平。」繇是納渭含涇,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