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嘉靖十六年,松陽山裂。」

按:《浙江通志》云云。

嘉靖二十一年,羅源清溪山崩。

按《福建通志》。「嘉靖二十一年,羅源山崩,沙壓田。」 按《四川總志》,「嘉靖二十一年,武隆清溪左山崩。」 嘉靖二十三年,雞山崩,移

按《陝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秋八月,雞山崩,移塞雞 川,水不流年餘。」

嘉靖二十五年,恭門山裂。

按《陝西通志》:「嘉靖二十五年夏,清水縣恭門山裂,深 二百丈。」

嘉靖二十六年,「澄城山裂。」

按《明昭代典則》,「嘉靖二十六年冬十一月,澄城山裂, 東南移四五里。」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陝西 澄城縣麻陂山界頭嶺晝夜大吼如雷。至二十七日 夜,山忽中斷百丈,移走東西三里,南北五里。」

嘉靖二十七年,全州山裂。

按《廣西通志》:「嘉靖二十七年夏六月,全州萬鄉四都 山裂水三道,汎衝民屋土田成河。」

嘉靖二十九年,「澄城山崩。」

按《陝西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十月,澄城山崩,東西分 馳三四里,遺址平陷。」

嘉靖三十一年,山產珠,山鳴。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一年二月,烏石、九仙二山土 中產珠,郡人競取之,著手輒碎。」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一年六月,中條麓介谷,夜半 山鳴如雷。」

嘉靖三十六年,樂清蓋竹山崩。

按:《浙江通志》云云。

嘉靖三十九年,「羅浮山崩。」

按《廣東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夏四月,羅浮山崩,凡三 十餘丈。」

嘉靖四十年,「南安山鳴。」

按《雲南通志》:「嘉靖四十年,南安安竜山鳴,聲聞數里。 明年有嘯聚焚掠之變。」

嘉靖四十一年,「紫帽山鳴。」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初旬,紫帽山鳴三 夜。」

嘉靖四十三年,「大帽山鳴,龍隱山崩。」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三年六月,南靖縣北大帽山 鳴三夜,及移縣於此山之麓,人以為遷建之兆。 按《廣西通志》,嘉靖四十三年,龍隱山崩。「十二月古田 賊首韋銀豹越城。」

嘉靖四十四年,「武康山移。」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四年,武康山移數百步。」

穆宗隆慶元年岐山崩

按《福建通志》:「隆慶元年,永春四五都岐山崩。」

隆慶三年,延安山崩。

按《陝西通志》:「隆慶三年,延安黃土」「二山崩裂成湫。」 隆慶四年,湖州山崩。

按《明昭代典則》:「隆慶四年八月,浙江湖州府山崩成 湖。」

隆慶五年,黔陽「獨秀山崩。」

按《湖廣通志》:「隆慶五年,黔陽山崩,水涌出,漂沒民居 無筭。」

按《廣西通志》:「隆慶五年,獨秀山崩,石約一丈餘,布政 司地陷。」

隆慶六年,「堯山崩。」

按:《廣西通志》云云。

神宗萬曆六年黃巖小樊山崩

按:《浙江通志》云云。

萬曆十一年,「武鄉山崩。」

按《山西通志》:「萬曆十一年,武鄉山崩,李莊北石山夜 崩數十丈。」

萬曆十四年,「三黃嶺《岳山麓》崩。」

按《江西通志》:「萬曆十四年,三黃嶺迸裂。」

按《廣西通志》:「萬曆十四年三月,懷集、古城大水,岳山 麓崩,魚鱉盡絕,人涉水多生疽。」

萬曆二十五年,黃陂坡忽平。

按《湖廣通志》:「萬曆二十五年七月,荊門災,黃陂坡山 高數尋,一夕平地」

萬曆二十七年,「狄道山崩。」

按《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七年九月,狄道山崩成坑, 更於平地湧出大小山五座。」

萬曆二十八年,「臨洮、楚雄山崩。」

按《陝西通志》:「萬曆二十八年,臨洮鸚哥山崩。」

按《雲南通志》:「萬曆二十八年,楚雄西山崩。」

萬曆二十九年,「羅漢山崩。」

按《雲南通志》:「萬曆二十九年冬十一月,昆明羅漢山 岩石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