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宮,與約皮囊一枚,曰:「為吾遺漢皇帝。」約辭而歸,置皮 囊於枕上。俄而蘇活,謂左右曰:「枕上取囊來。」左右取 得開之,有一方白玉,題文曰:「猗尼渠餘國天王,敬信 遮須夷國天王,歲在攝提,當相見也。」馳使奏呈聰曰: 「若審如此,吾不懼死也。」後聰死,與此玉並葬焉。 《後趙錄》:「石虎建武八年,青州上言:『濟南平陵城西北, 石虎一夕忽移於城東南善石溝,上有狼狐千餘跡, 隨之,跡皆成蹊。虎大悅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 東南者,天意欲使朕平蕩江南也。天命不可違。其敕 諸州兵明年悉集,朕當親董六師,以奉天命』』。」群臣皆 賀。石然于泰山,八日而滅。東海有大石自立,旁有血 流鄴西山石間血流出,長十餘步,廣二尺餘。

《前燕錄》:「初,石虎使人探策於華山,得玉版,文曰:『歲在 申酉,不絕如線。歲在壬子,真人乃見』。」及此,燕人咸以 為慕容儁之應也。 《文獻通考》:慕容儁時,常山大樹根下得璧七十,珪七 十三,光色精奇,有異常玉。儁以為岳神之命,遣其尚 書段勤以太牢祠之。

《文獻通考》:「宋武帝於嵩高山得玉璧三十二枚,神人 云此是宋分世之數,三十二年,二三十也。」宋自受命 至禪齊,凡六十年云。

《南史梁宗室傳》:「南平元襄王偉,文帝第八子也。偉子 恭除寧蠻校尉、雍州刺史。簡文少與恭游,特被賞狎, 至是手令勗以政事。恭至州,政績有聲,百姓請於城 南立碑頌德,詔許焉,名為德政碑。是夜聞數百人大 叫碑石,明旦視之,碑湧起一尺,恭命以大柱置於碑 上,使力士數十人抑之不下,又以酒脯祭之,使人守」 視。俄而自復視者,竟不見之。恭聞而惡焉。

《北史·周文帝本紀》:黃帝後有葛烏兔者,雄武多算略, 鮮卑奉以為主。及其裔孫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 文曰「皇帝璽。」普回以為天授己,獨異之。

《創業。起居注》:「太原獲青石龜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 治萬世』。」齊王遣使獻之,翠石丹文,天然映徹,上方下 銳,宛若龜形,神工器物,見者皆驚奇異。帝初不之信, 乃令水漬磨以驗之。所司浸經宿久,磨其字愈更鮮 明,於是內外畢賀。帝曰:「上天明命,貺以萬吉,恭承休 祉,須安萬方。孤以寡德,寧堪預此?既為人下,不容以」 之頒告。宜以少牢祀石龜,而爵送龜人,用彰休慶。 《唐書李昭德傳》,有人獲洛水白石而赤文者,獻闕下 曰:「此石赤心,故以獻。」昭德叱曰:「洛水餘石,豈盡能反 乎?」

《五行志》:「秦宗權在蔡州,州中地忽裂,有石出,高五六 尺,廣袤丈餘,正如大龜。」

《十國春秋·吳高祖世家》:「天祐八年,洪州霣石於越王 山下昭仙觀前,長七八尺,圍三丈餘。節度使劉威命 舁入觀中,七日內漸縮小如數尺狀,已又長尺許,後 只七寸。識者以為活石。」

《南漢中宗本紀》:「大寶四年夏四月,御井旁石自立,行 百餘步而仆。」

大寶十二年,有兵過蒙州,遇獵者牽黃犬逐鹿以來, 就刺之,人犬與鹿皆化為石,鼎峙道傍。

《閩林安傳》:「安,福清人,事母至孝。母死,廬墓旁,有石自 裂而泉湧,太祖異之,以其廬為寺,賜名曰『湧泉』。」 陸游《南唐書?劉仁贍傳》:「保大中,淮上石偶人言,元宗 聞而惡之,斷其首。」

《宋史王賓傳》:「賓事宣祖、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為勤 舊,故恩寵尤異,前後賜賚數千萬,俱奉釋氏。在黎陽 日,按見古寺基,即以俸錢修之,掘地丈餘,得數石佛 及石碣,有賓姓名,賓異其事以聞,詔名寺為淳化,賜 新印經一藏,錢三百萬以助之。」

《茅亭客話》:開寶初,錦江橋側有周處士者,鬻十香丸, 以白器貯水,浸小石子百顆,餘各有文縷,如飛禽走 獸、花草雲鳳僧道之形者,人常聚睹嘆賞之。中有一 石如腎形,烏潤,每將磨金次,色皆益紫,以此為異。玉 工見之云:「非試金石,乃黑玉耳。」後有道士見云:「非黑 玉,是寶也。若欲驗之,以常石對,稱此石加重數倍,以 水銀塗其上,如傅粉焉。若以大火烹之,成紫磨金,君 當富矣。」周曰:「安敢火烹,非惡富也,恐喪吾寶。」後經賊 亂,不知石之所之。休復因見道門仙人《照寶經》云:「凡 百金之處,旁熏樹木,皆悉黃色。若要辨之,其石烏潤, 以水銀揩之,自然粘著石上,以稱稱有金者,重于常 石數倍。若敲磕及磓繫,終不能碎。須」以大火烹鍛,得 真金矣。其金號曰「寶金」,將煉為金液還丹。服之羽化, 非世之常金也。昔道士所言,得於此經乎。

《聞見近錄》:鄂州黃鶴樓下有石光徹,名曰石照。其右 巨石,世傳以為仙人洞也。一守關老卒,每晨興即拜 洞下。一夕,月如晝,見三道士洞中出,吟嘯久之,將復 入洞,卒即從之,道士曰:「汝何人耶?」卒具言所以,且乞 富貴。道士曰:「此洞中石,速抱一塊去。」卒持而出,石合 無從而入。明日視石,黃金也,鑿而貨之,衣食頓富。為 隊長所察,執之以為盜也。卒以實告。官就其家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