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至郡則金化矣。非金非玉,非石非鉛,至今藏於軍庫 中。子瞻有詩記之。

《夢溪筆談》:「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蜒 如龍蛇狀,畏之不敢觸。久之見其不動,試撲之,乃石 也。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 鱗甲皆如生物,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太平清話》:紹興元年,石工采石於馬鞍山,山摧,工壓 焉。越三年六月,他工采石,聞其聲相呼,應答如平生。 報其家,鑿出之,見其妻,喜曰:「久閉乍風,飢如裂。」俄頃, 遂噤不語,化為石,貌如平生。

《揮麈餘話》:三衢境內地名張步溪,中有石,里人號曰 團石。有讖語云:「團石圜,出狀元;團石仰,出宰相。」乙丑 歲水涸,石忽如圓鏡。明年劉文孺章魁天下,前歲大 水,石乃側仰而去。年余拜相。此與閩中沙合、南臺,蓋 相似也。

《閒窗括異志》:「陳山龍王廟後有觀音殿,曩年忽有兩 石從半山𩰚墜而下,一從殿後壁滾入觀音座下,一 墜殿之西,屋瓦無所損,不知從何而入殿中也。今二 石尚存,亦可異,留題者甚多。余乙卯歲到祠下,嘗賦 詩於壁,以記其事。」

《續夷堅志》:戊申正月,武城之東有村落名西陰,民家 一井移四五步,而井樁如故也。又數日,一道士過此 村,形服與常人異,見農具中碾石,咄咤曰:「業畜乃在 此耶!」併挾之而去。村民懼凶禍將及,棄家遠徙,亦無 他事。南宮十董得卿親見之。

徂徠石守道墓在奉符。太和中,墓崩,諸孫具棺葬骸 骨,與常人無異,獨其心如合,兩手已化石矣。

正大初,張聖俞客舞陽縣北。一日,家婢從一弓手家 買得一牛腰腎,以刀割之,刀不「能入。剝視之,得一石, 作獅形,色如泥金所塗,前一蹄屈向內,一蹄枕之而 睡,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其異氣所化。

《學佛考訓》:「洪武初,武林翁祥卿得一圓石,大可六七 寸,上現觀音大士,莊嚴寶相,坐寶蓮花,善才童子合 掌侍側。」

《廣平府志》:「永年姚御史三讓按陝西,時值歲荒,淳化 山有老翁取石授採蔬婦,曰:『是可煮食。忽不見,婦從 之,傳者四訖,人競投山取石以療飢,三讓乃獻石於 朝,以為神異』。」

《異林》:「弘治戊午,溫州泰順縣左忽有一物,橫飛曳空, 狀如箕,尾如箒,色雜粉紫,長數丈餘,無首,吼若沉雷, 從東北去。修武縣東岳祠北,忽有黑氣,聲如雷,隱隱 墮地。村民李雲往視之,得溫黑石一枚,良久乃冷。」 《庚己編》:「予家楓橋別業港運河中有青石一方,可長 四五尺,蓋塚墓間物,歲久為怪。每至秋間,能自出行 於」河,出必有覆舟之患。一歲,有木商泊筏於港口,自 其下過,木為撐起尺餘,商大驚,而外報覆麥,舟少時 復自外入,木起如前,今猶在水中,時為變怪。

《太平清話》:嘉靖初年,漁人於苕溪中網得一石,圓大 如鵝,子內鏗然有聲,擊碎之,有銅牌一方,上刻「宣聖」 二字。

《福建通志》:臺灣府鳳山,相傳昔年有石忽開,內有讖 云:「鳳山一片石,堪容百萬人。」五百年後,閩人居之。又 相傳有佃戶墾田得一石牌,鐫「『山明水秀,閩人居之』 八字。」

石異部雜錄

《北史周武帝本紀》,建德元年:「詔曰,人勞不止則星動 於天,作事不時則石言於國。」

《金臺紀聞》:「郿縣河灘上有亂石,隨手碎之。中有石魚, 長可二三寸,天然鱗鬣,或雙或隻不等,云歲衣笥中, 能辟蠹魚。」又「平陽府候馬驛澮河兩岸仄土上皆婦 人手跡,或掌或拳,儼然若印,削去之,其中復然。」又「大 同山中有人骨,在山之腰,上下五六十丈皆石耳,惟 中間一帶可四五尺,皆髑髏,脛節齦齦然。」關中之山 數處亦爾。余聞之陜西舉人張守後,以訪之士大夫, 云。「果然造化變幻,何所不有也。」

《丹鉛總錄》:「《穀梁傳》:『春秋戊申,隕石於宋五,是月六鷁 退飛過宋都云:『石無知之物,故日之;鷁微有知之物, 故月之』』。」此言之誣,本不待辨。宋萬孝恭辨之云:「梁山 沙麓亦無知物,胡為而不日?麋與蜮亦微有知之物, 胡為而不月?」此殆可作一笑。穀梁乃癡人作夢,孝恭 又癡人解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