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澧袁 江等州水。

開元二十八年,大水。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八年十月, 「河南郡十三水。」

開元二十九年,伊、洛溢。

按《唐書元宗本紀》:「二十九年七月乙亥,伊、洛溢。」 按 《五行志》:「二十九年七月,伊、洛及支川皆溢,害稼,毀天 津橋及東西漕、上陽宮仗舍,溺死千餘人。」是秋,河南、 河北郡二十四水害稼。

天寶四載水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寶四載九月, 河南淮、揚、睢陽、譙四郡水。」

天寶十載,海溢。

按《唐書元宗本紀》:「天寶十載八月乙卯,廣陵海溢。」 按《五行志》十載,「廣陵大風駕海潮,沉江口,舡數千。」 天寶十三載秋瀍,洛水溢。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十三載。九月。東 都瀍洛溢。壞十九坊。

代宗廣德元年大水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廣德元年九月。 大雨。水平地數尺。時吐蕃寇京畿。以水自遣去。 廣德二年五月。洛水溢。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東都 大雨。洛水溢。漂二十餘坊。河南諸州水」

大曆元年七月洛水溢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二年,大水。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曆二年秋,湖 南及河東、河南、淮南、浙東西、福建等道州五十五水 災。」

大曆七年,江溢。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七年二月庚午,江州江溢。」 「大曆十年七月,杭州海溢。」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十一年,大水。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七月戊 子夜,澍雨,京師平地水尺餘,溝渠漲溢,壞民居千餘 家。」

大曆十二年,大水,河溢。

按《唐書代宗本紀》:「十二年秋,河溢。」 按《五行志》:「十二 年秋,京畿及宋亳滑三州大雨水害稼,河南尢甚,平 地深五尺,河溢。」

德宗建中元年大水

按《唐書德宗本紀》,「建中元年冬,黃河滹沱、易水溢。」 按《五行志》,「建中元年,幽、鎮、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橫流, 自山而下,轉石折樹,水高丈餘,苗稼蕩盡。」

貞元二年大水江河溢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二年六月 丁酉,大風雨,京城通衢水深數尺,有溺死者。東都、河 南、荊南、淮南、江河溢。」

貞元三年,江溢,大水。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三年五月,揚州江溢。」 按《五 行志》:「三年三月,東都、河南、江陵、汴揚等州大水。 貞元四年,灞水溢。」

按:《唐書德宗本紀》:「四年八月,灞水溢。」

貞元八年,大水,淮水溢。

按《唐書德宗本紀》,八年六月,淮水溢。 按《五行志》,八 年六月,淮水溢,平地深七尺,沒泗州城。秋,自江淮及 荊襄陳宋至于河朔州,四十餘,大水害稼,溺死二萬 餘人,漂沒城郭廬舍。幽州平地水深二丈,徐鄭涿薊 檀、平等州皆深丈餘。 按《權德輿傳》,貞元八年,關東 淮南浙西州縣大水,壞廬舍,漂殺人。德輿建言,「江淮 田一善熟則旁資數道,故天下大計,仰于東南。今霪 雨二時,農田不開,逋亡日眾,宜擇群臣明識通方者, 持節勞徠,問人所疾苦,蠲其租入,與連帥守長講求 所宜。賦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 四人循行慰撫。

貞元十一年,江溢。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一年十月,朗、蜀二州江溢。 貞元十二年,大水。」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福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