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太后專政。秋八月,殤帝崩。」

安帝永初六年豫章山崩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六年「六月壬辰,豫章員谿 原山崩。」

延光二年丹陽山崩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延光二年七 月。丹陽山崩。四十七所。

延光三年,巴郡山崩。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三年六月庚午,巴郡閬中 山崩。」

延光四年,順帝即位,越巂山,崩。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延光四年三月乙酉即位,冬十 月丙午,越巂山崩。 按《五行志》,四年十月丙午,蜀郡 越巂山崩,殺四百餘人。丙午,天子會日也。是時閻太 后攝政,其十一月,中黃門孫程等殺江京,立順帝,誅 閻后兄弟。明年,閻后崩。

桓帝建和三年郡國五山崩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和平元年廣漢梓潼山崩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永興二年東海山崩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永興二年六月,東海胊山崩。」 按《五行志》,「永興二年六月,東海胊山崩。冬十二月,泰 山、瑯琊盜賊群起。」

永壽元年六月巴郡益州郡山崩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延熹三年夏五月甲戌漢中山崩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延熹三年五 月戊申。漢中山崩。是時上寵恣中常侍單超等。 延熹四年。岱山山解。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四年六月庚子,岱山及博尢來 山並頹裂。」

靈帝光和六年五原山崩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光和六年秋,五原山岸崩。」

獻帝初平四年華山裂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初平四年六月,華山崩裂。」

建安七年醴陵縣山鳴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安七八年, 長沙醴陵縣有大山,常大鳴如牛呴聲,積數年。後豫 章賊攻沒醴陵縣,殺略吏民。」

干寶曰:《論語擿輔象》曰:「山土崩川,閉塞漂淪,移山鼓哭,閉衡夷,庶桀合兵王作。」時天下尚亂,豪傑並爭,曹操事二袁於河北,孫、吳創基於江外,劉表阻亂眾於襄陽,南招零桂,北割漢川,又以黃祖為爪牙,而祖與孫氏為深讎,兵革歲交。十年,曹操破袁譚於南皮;十一年,走袁尚於遼東;十三年,吳禽黃祖。是歲,劉表死,曹操略荊州,逐劉備於當陽。十四年,吳破曹操於赤壁。是三雄者,卒共三分天下,成帝王之業,是所謂「庶桀合兵王作」者也。十六年,劉備入蜀,與吳再爭荊州。於時戰爭四分五裂之地,荊州為劇,故山鳴之異,作其域也。

陳留王咸熙二年太行山崩

按《魏志三少帝本紀》不載 按《晉書五行志》。「咸熙二 年二月。太行山崩。」此魏亡之徵也。其冬晉有天下。

大帝赤烏十三年丹陽等郡山崩

按《吳志孫權傳》:「赤烏十三年八月,丹陽、句容及故鄣、 寧國諸山崩。」

按《晉書五行志》,赤烏十三年八月,丹陽旬容及故鄣、 寧國諸山崩,鴻水溢。按劉向說,「山陽,君也;水陰,百姓 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壞,百姓將失其所。」與春秋梁山 崩,漢、齊、楚眾山發水同事也。夫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吉凶禍福,不是過也。吳雖稱帝,其實列國。災發丹陽, 其天意矣。劉歆以為國主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 後二年而權薨,又二十六年而吳亡。

武帝泰始三年三月太山石崩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泰始四年秋七月,泰山石崩。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泰始三年三月 戊午,太山石崩。四年七月,泰山崩墜三里。京房《易傳》 曰:「自上下者為崩,厥應泰山之石顛而下,聖王受命, 人君鹵。」及帝晏駕而祿去王室,惠皇懦弱,懷、愍二帝 俱辱鹵庭,淪胥於北,元帝中興於南,此其應也。

太康六年冬十月南安山崩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太康六年十月。 南安新興山崩。湧水出。

太康七年,朱提山崩。

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七年秋七月,朱提山崩。」 按 《五行志》:「七年二月,朱提之大瀘山崩,震壞郡舍,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