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揚、楚、舒、廬、壽、滁、和、宣等州大水害稼。」

太和八年,大水。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秋,江西及 襄州水,害稼,蘄州湖水溢,滁州大水,溺萬餘戶。」

開成元年河溢

按《唐書文宗本紀》,「開成元年七月,滹沱溢。」 按《五行 志》,「開成元年夏,鳳翔麟遊縣暴雨水,毀九成宮,壞民 舍數百家,死者百餘人。七月,鎮州滹沱河溢,害稼。 開成三年,河決,大水。」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夏,河決浸 鄭滑外城,陳、許、鄜、坊、鄂、曹、濮、襄、魏、博等州大水,江漢 漲溢,壞房、均、荊、襄等州民居及田產殆盡,蘇、湖、處等 州水溢入城,處州平地八尺。」

開成四年,大水。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秋,西川、滄 景、淄青大雨水害稼及民廬舍,德州尤甚,平地水深 八尺。」

開成五年,水。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鎮州 及江南水。」

武宗會昌元年大水漢水溢

按《唐書武宗本紀》,「會昌元年七月壬辰,漢水溢。」 按 《五行志》,「會昌元年七月,江南大水,漢水壞襄、均等州 民居甚眾。」

宣宗大中十二年大水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中十二年八 月,魏、博、幽、鎮、兗、鄆、滑、汴、宋、舒、壽、和、潤等州水害稼,徐、 泗等州水深五丈,漂沒數萬家。」

大中十三年夏,大水。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懿宗咸通元年大水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元年,潁州 大水。」

咸通四年,大水。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閏六月,東 都暴水,自龍門毀定鼎、長夏等門,漂溺居人。七月,東 都許、汝、徐、泗等州大水,傷稼。九月,孝義山水深二丈, 破武牢關金城門汜水橋。」

按《劇談錄》:「咸通四年秋,洛中大水,苑囿廬舍,靡不淹 沒。厥後香山寺僧云:其日將暮,見暴水自龍門川北 下,有如決江海,鼓怒之間,殷若雷震,有二黑牛出於 水上,掉尾躍空而進。眾僧與居人憑高望之,謂城中 悉為魚矣。俄見定鼎、長夏二門陰噎忽開,亦有青牛 奮躍而出,相去約有百步。黑牛奔走而迴,向之怒浪」 驚瀾翕然,遂低數丈,是夕漂溺尤甚,京邑遂至蕭條, 十餘年間,尚未完葺。先是,皇城守閽者,白晝聞五鳳 樓中有信歌云:「天津橋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 時鄭相國涯留守洛師,聞之以為妖妄。經月餘,從事 宴罷夜歸,執燭者有火燼遺落,騎從纔過,煙焰已高, 救之不及,遂燒其半。及潦將興,穀、洛先漲,魏王與「月、 波」二隄俱壞,乃明《閽》者之言。

咸通六年,大水。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六月,東都 大水,漂十二坊,溺死者甚眾。」

咸通七年,大水。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夏,江淮大 水。秋,河南大水,害稼。」

咸通十四年,大水。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八月,關 東、河南大水。」

僖宗乾符三年大水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符三年,關東 大水。」

昭宗乾寧三年河決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寧三年四月, 河圮于滑州,朱全忠決其隄,因為二河,散漫千餘里。」

光化三年七月浙江溢

按:《唐書昭宗本紀》云云。按志作九月

天復二年蜀大水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蜀高祖本紀》。 「天復二年。大水。嘉州漂蕩尤甚。」

後晉

高祖天福三年即後蜀廣政二年大水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後蜀後 主本紀》。「廣政二年。國中大水。祖廟壞。」

天福五年。即南唐昇元五年吳、越水。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陸游《南唐書烈祖 本紀》:「昇元五年,吳、越水民就食境內。遣使振恤安集 之。」

天福六年。即南唐昇元六年大水,秦、淮溢。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陸游《南唐書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