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河決 濟陰。漂官民亭舍殆盡。十月。黃河泛溢。

至正六年,河決。

按:《元史順帝本紀》:「六年,黃河決。」

至正七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黃州 大水。八月壬午。上海浦中午。潮退而復至。

至正八年,河決大水,江海潮溢。

按《元史順帝本紀》,「八年正月辛亥,黃河決。五月庚子, 廣西山崩水湧。平地水深二丈餘。屋宇人畜漂沒。壬 子,寶慶大水」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平江、松江大水。 五月庚子,灕江溢。平地水深二丈餘。屋宇人畜漂沒。 乙卯,錢塘江潮比之八月中高數丈餘。沿江民皆遷 居以避之。六月己丑,中興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平 地」深丈有五尺餘,漂沒六十餘里,死者一千五百人。 是月,膠州大水。七月,高密縣大水。

至正九年,河決,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九年三月,河北潰。」 按《五行志》,「九 年七月,中興路,公安、石首、潛江、監利等縣及沔陽府 大水。夏秋蘄州大水,傷稼。」

至正十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五月,龍興 瑞州大水。六月乙未,霍州靈岩縣雨水暴漲,決隄堰。 漂民居甚眾。七月,汾州平遙縣汾水溢。靜江荔浦縣 大水害稼。」

至正十一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一年秋七月丙辰,廣西大 水。」 按《五行志》:「十一年夏,龍興、南昌、新建二縣大水, 安慶桐城縣雨水泛漲,花崖、龍源二山崩,衝決縣東 大河,漂民居四百餘家。七月,冀寧路平晉、文水二縣 大水,汾河泛溢東西兩岸,漂沒田禾數百頃。河決歸 德府永城縣,壞黃陵岡岸。靜江路大水,決南北二陡 渠。」

至正十二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六月,中 興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漂民居千餘家,溺死七百 人。」七月衢州西安縣大水。

至正十三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三年六月薊州大水。」 按《五行 志》:「十三年,薊州豐潤、玉田、遵化、平谷四縣大水。」七月 丁卯,泉州海水日三潮。

至正十四年,大水,伊、洛溢。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四年六月,荊州大水。」 按《五行 志》,「十四年六月,河南府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沒民 居,溺死三百餘人。秋,薊州大水。」

至正十五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六月。「荊 州大水。」

至正十六年,河決,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六年八月。黃河決。山東大水 按《五行志》。「十六年河決鄭州河陰縣。官署民居盡廢。 遂成中流。山東大水。」

至正十七年,大水,漳河溢。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七年八月薊州大水。」 按《五行 志》,「十七年六月,暑雨,漳河溢,廣平郡邑皆水。秋,薊州 四縣皆大水。」

至正十八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八年七月「京師大水。」 按《五行 志》,「十八年秋,京師及薊州、廣東、惠州、廣西四縣,賀州 皆大水。」

至正十九年,汾水溢,河決。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九年夏四月癸亥朔。汾州暴漲。」 按《五行志》。十九年九月。濟州任城縣河決。

至正二十年,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七月。「通 州大水。」

至正二十二年,河決,大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二年七月。河決范陽縣。 漂民居。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三月。邵武光澤縣大 水。

至正二十三年,河決。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孟州 濟源溫縣水。七月河決東平壽張縣。圮城牆。漂屋廬。 人溺死甚眾。」

至正二十四年,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三月, 「益都縣井水溢而黃。」懷慶路孟州河內武陟縣水。七 月,益都路壽光縣、膠州高密縣水。

至正二十五年,大水,河決。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五年秋七月。京師大水。河決 小流口。達於清河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秋。薊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