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公室,賞罰不由君,侯人執政也。」此韓𠈁冑擅朝之應。

嘉泰二年建安縣山摧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泰二年七月 丁未,閩建安縣山摧,民廬之壓者六十餘家。」

嘉定六年淳安縣山摧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定六年,嚴州 淳安縣長樂鄉山摧水湧。」

嘉定九年,馬湖、黎州山崩。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九年二月甲子,馬湖夷界山 崩八十里,江水不通。六月乙未,黎州山崩。」

理宗寶慶二年遂安休寧山裂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二年秋七月戊辰,遂安、休寧 兩縣界山裂,洪水壞公宇、民居、田疇。」

度宗咸淳十年恭帝即位天目山崩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咸淳十年七月即位,八月癸丑, 天目山崩,水涌流。」

世祖至元六年奉化州桃源山崩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至元六年 九月,奉化州山崩,水湧出平地,溺死人甚眾。松陽、龍 泉二縣水漲入城中,深丈餘,溺死五百餘人。遂昌縣 尤甚,平地三丈餘。桃源鄉山崩,壓溺民居五十三家, 死者三百六十餘人。」

至元九年,龍興靖安山裂。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元九年。龍興 靖安縣山石迸裂湧水。人多死者。」

至元二十七年,沂州靈川縣山崖崩。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六月 丁卯。「沂州東蒼山有巨石。大如屋。崩裂墜地。聲震如 雷。七月丙戌。廣西靈川縣臨江石崖崩。」

成宗大德元年衡州酃縣山崩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十一年,營道縣山裂。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三月,道 州營道縣暴雨。山裂百三十餘處。」

武宗至大三年荊門州山崩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三年六月,襄陽峽州路荊門 州大水,山崩,壞官廨民居二萬一千八百二十九間, 死者三千四百六十六人。」

仁宗延祐二年成紀縣山移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二年五月乙丑,秦州成紀縣 山移,是夜疾風電雹,北山南移,至夕河川,次日再移, 平地突出土阜,高者二三丈,陷沒民居,敕遣官覈驗 賑恤。 按《馬祖常傳》,「秦州山移,祖常言:山不動之物, 今而動焉,由在野有當用不用之賢,在官有當言不 言之伎,故致然爾。」疏聞,大臣皆家居待罪。

延祐四年,成紀縣山崩。

按《元史仁宗本紀》:「四年七月己丑,成紀縣山崩,土石 潰徙,壞田稼廬舍,壓死居民。」

延祐五年,泰安、隴西、寧遠山崩。

按《元史仁宗本紀》:「五年二月,泰安縣山崩。五月己卯, 鞏昌、隴西大雨,南土山崩,壓死居民,給糧賑之。七月 戊子,鞏昌路寧遠山崩。」

延祐六年八月,伏羌縣山崩。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七年,英宗即位,成紀縣山崩。

按《元史英宗本紀》:「七年三月庚寅即位,是歲秦州成 紀縣暴雨山崩,朽壞墳起,覆沒畜產。」

英宗至治元年成紀縣山崩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八月壬戌,秦州成紀縣 山崩。」

至治二年,建昌山崩。

按《元史英宗本紀》:「二年十二月甲子朔,南康建昌州 大水,山崩,死者四十七人。」

泰定帝泰定元年定州成紀縣山崩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七月戊申,定州山崩。 八月癸未,秦州成紀縣大雨,山崩水溢,壅土至來谷 河,成丘阜。」

泰定二年,「奉《安山》移。」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二年六月丁未,秦州奉安山移。」 泰定四年,天全道通渭縣山崩。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四年八月,鞏昌府通渭縣山崩。」

按:《五行志》:「四年八月,天全道山崩,飛石擊人中者。」

輒死。

文宗至順元年通渭山崩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七月己未,通渭山崩,壓 民舍。」

至順四年,順帝即位,山崩。

按《元史順帝本紀》,「四年六月己巳即位。八月,鞏昌徽 州山崩。九月庚申,秦州山崩。十月丙寅,鳳州山崩。十 一月丙申,鞏昌成紀縣地裂山崩。辛亥,秦州地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