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1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千里。」自今瑯琊至長安亦但二千餘里,趙則二千里 而近,是則《荀子》所謂「日中而趨百里者」,不過六十餘 里,而千里之馬,亦日馳五六百里耳。

《王制》「古者百里,當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 二分」,殆未然。

《仞》

《說文》:「仞,伸臂一尋八尺。從人,刃聲。」《書》:「為山九仞。」孔傳: 「八尺曰仞。」《正義》曰:「《考工記》『匠人有畎遂溝洫,皆廣深 等。而澮云『廣二尋,深二仞』,則澮亦廣深等。仞尋同,故 知八尺曰仞』。」王肅《聖證論》及注《家語》皆云「八尺曰仞。」 與孔義同。鄭元云「七尺曰仞。」與孔義異。《論語》「夫子之 牆數仞」,註包云「七尺。」《孟子》「掘井九軔」,註「八尺。」朱子乃 兩從之,當以八尺為是。若《小爾雅》云「四尺」,《漢書》應劭 註云「五尺六寸」,則益非矣。

《圖》

宋時登科錄必書某縣某鄉某里人。《蕭山縣志》云:「改 鄉為都,改里為圖,自元時始。」《嘉定縣志》云:「圖即里也。 不曰里而曰圖者,以每里冊籍首列一圖,故名曰圖 是矣。」今俗省作啚,謝少連作《歙志》,乃曰:啚音鄙,《左傳》 「都鄙有章,即其立名之始。」其說鑿矣。

《亭》

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以今度之,蓋必有居舍,如 今之公署。鄭康成《周禮遺人註》曰:「若今亭有室矣。」故 霸陵尉止李廣宿亭下,張禹奏請平陵肥牛亭部處, 上以賜禹,徙亭他所。而《漢書註》云:「亭有兩卒,一為亭 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是也。又必有 城池,如今之村堡。《韓非子》:「吳起為魏西河守,秦有小 亭臨境,起攻亭,一朝而拔之。」《漢書》:「息夫躬歸國,未有 第宅,寄居丘亭,姦人以為侯,家富,常夜守之。」《匈奴傳》: 「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後漢書。公孫瓚 傳》:「卒逢鮮卑數百騎,乃退入空亭」是也。又必有人民, 如今之鎮集,漢封功臣有亭侯是也。亦謂之下亭。《風 俗通》:「鮑宣州牧行部,多宿下亭」是也。其都亭則如今 之關廂。司馬相如往臨邛,舍都亭,嚴延年母止都亭, 不肯入府。何並斬王林卿奴頭,并所剝建鼓置都亭 下。《後漢書》:「陳王寵有彊弩數千張,出軍都亭。會稽大 守尹興使陸續於都亭賦民饘粥酒泉。龐娥刺殺讎 人於都亭。」《吳志》:「魏使邢貞拜權為吳王,權出都亭候 貞」是也。京師亦有都亭,《後漢書》:「張網埋其車輪於雒 陽都亭。竇武召會北軍五校士屯都亭,何進率左右 羽林五營士屯都亭。王喬為葉令,帝迎取其鼓,置都 亭下。」是也。蔡質《漢儀》:「雒陽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 門,門一亭,人謂之旗亭。」《史記·三代世表》:「褚先生言與 方士考功,會旗亭下。」是也。後代則但有郵亭、驛亭之 名,而失古者居民之義矣。

《治地》

古先王之治地也,無棄地而亦不盡地。田間之涂九 軌,有餘道矣;遺山澤之分,秋水多得,有所休息,有餘 水矣,是以功易立而難壞,年計不足而世計有餘。後 之人一以急迫之心為之,商鞅決裂阡陌,而中原之 疆理蕩然矣。宋政和以後,圍湖占江,而東南之水利 亦塞,於是十年之中,荒恆六七,而較其所得,反不及 於前人。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夫欲行井地之法,則 必自此二言始矣。

《疆域》

自古以來,畫疆分邑,必相比附,天下皆然。乃今則州 縣所屬鄉村,有去治三四百里者,有城門之外即為 鄰屬者,則幅員不可不更也。下邽在渭北而併於渭 南,美原在北山而併於富平,若此之類,俱宜復設。而 大名縣距府七里,可以省入元城,則大小不可不均 也。管轄之地,多有隔越,如南宮、威縣之間有新河縣 地。清河、威縣之間有冠縣地,鄆城、范縣之間有鄒縣 地。青州之益都等縣俱有高苑地。淮安之宿遷縣有 開封之祥符縣地。大同之靈丘、廣昌二縣中間有順 大之宛平縣地。或去縣一二百里,或隔三四州縣,藪 奸誨逋,恆必由之。而甚則有如沈丘之縣署地糧乃 隸於汝陽者,則錯互不可不正也。衛所之屯有在三 四百里之外,與民地相錯,浸久而迷其版籍,則軍民 不可不清也。水濱之地消長不常,如蒲州之西門外 三里,即以補朝邑之坍,使陝西之人越河而佃,至於 爭𩰚殺傷,則事變不可不通也。《周禮》形方氏掌制邦 國之地域,而正其封疆,無有乖離之地。有王者作,謂 宜遣使分按郡邑,圖「寫地形,奠以山川,正以經界,地 邑民居,必參相得,庶乎獄訟衰而風俗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