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2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閻孝忠曰:「石膏潔白堅硬,有牆壁;寒水石軟爛,可以 手碎,外微青黑,中有細文。」

王隱君曰:「寒水石堅白晶潔,狀若明礬硼砂之質,或 有碎之,粒粒大小皆四方,故又名方解石,今人謂之 硬石膏者是也。」

李時珍曰:「寒水石有二:一是軟石膏,一是凝水石。」惟 陶弘景所注「是凝水石」之「寒水石,與本文相合。蘇恭、 蘇頌、寇宗奭、閻孝忠四家所說,皆是軟石膏之寒水 石。王隱君所說,則是方解石。」諸家不詳本文,鹽精之 說,不得其說,遂以石膏、方解石指為寒水石。唐、宋以 來,相承其誤,通以二石為用,而鹽精之寒水,絕不知 用。此千載之誤也。石膏之誤近千載。朱震亨氏始明 凝水之誤。非時珍深察。恐終於絕響矣。

修治

《雷斆》曰:「凡使,須用生薑自然汁,煮乾,研粉用。每十兩, 用生薑一溢也。」

氣味

辛寒無毒。

《別錄》曰:「甘,大寒。」

《吳普》曰:「神農:辛;岐伯、《醫和》、扁鵲:甘,無毒;李當之:大寒。」 李時珍曰:「辛,鹹。」

徐之才曰:「解巴豆毒。畏地榆。」

獨孤滔曰:「制丹砂,伏元精。」

主治

《本經》曰:「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 之,久服不饑。」

《別錄》曰:「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止渴,水腫,小 腹痹。」

甄權曰:「壓丹石毒風,解傷寒勞復。」

李時珍曰:「治小便白,內痹,涼血降火,止牙疼,堅牙明 目。」

發明

李時珍曰:「凝水石稟積陰之氣而成。其氣大寒,其味 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于諸鹽。古方所用寒水 石是此石。唐、宋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則 是長石、方解石,俱附各條之下,用者詳之。」

附方:舊二,新二。

男女轉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兩,滑石一兩,葵子一 合為末,水一斗,煮五升,時服一升即利。永類方 牙齦出血有竅,寒水石粉三兩,朱砂二錢,甘草、腦子 一錢,為末乾摻。普濟方

湯火傷灼:寒水石,燒研傅之。衛生易簡方

小兒丹毒,皮膚熱赤:寒水石半兩,白土一分,為末,米 酢調塗之。經驗方

元精石釋名

李時珍曰:此石乃鹹鹵至陰之精,凝結而成,故有諸 名。

集解

《蘇頌》曰:「元精石,出解州解池,及通、泰州積鹽倉中亦 有之。其色青白龜背者佳,采無時。又解池有鹽精石, 味更鹹苦,亦元精之類也。」

蘇恭曰:「近地亦有之,色亦青白,片大不佳。」

李時珍曰:「元精是鹹鹵津液流滲入土,年久結成石 片,片狀如龜背之形。蒲、解出者,其色青白通徹,蜀中 赤鹽之液所結者,色稍紅光。」沈存中《筆談》云:「太陰元 精,生解州鹽澤之鹵,溝渠土內得之。大者如杏葉,小 者如魚鱗,悉皆尖角端正如龜甲狀。其裙襴小,墮其 前則剡,其後則上剡,正如穿山甲相揜之處,前是龜」 甲,更無異也,色綠而瑩徹,叩之則直理而坼,瑩如明 鑑。拆處亦六角,如柳葉大,燒過則悉解,拆薄如柳葉, 片片相離,白如霜雪,平潔可愛。此乃稟積陰之氣凝 結,故皆六角。今天下所用元精,乃絳州山中所出絳 石,非元精也。

氣味

鹹溫無毒。

李時珍曰:「甘、鹹,寒。」

獨孤滔曰:「制硫黃、丹砂。」

主治

《開寶》曰:「除風冷邪氣濕痹,益精氣,婦人痼冷漏下,心 腹積聚冷氣,止頭痛,解肌。」

寇宗奭曰:「主陰證傷寒,指甲、面色青黑,心下脹滿結 硬,煩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腫 痛,脈沉細而疾,宜佐他藥服之。又合大藥塗大風瘡。」

發明

蘇頌曰:「古方不見用,近世補藥及傷寒多用之。其著 者治傷寒正陽丹,出汗也。」

李時珍曰:「元精石稟太陰之精,與鹽同性。其氣寒而 不溫,其味甘鹹而降,同硫黃、消石,治上盛下虛,救陰 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鐵甕申先生來復丹用之, 正取其寒,以配消硫之熱也。《開寶本草》言其性溫,誤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