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2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外,見林間白桃一顆,摘入手如冰,忽又變紅,其熱如 湯,遂采大葉包之,藏於布囊中,下山捫之猶存,及至 家,止存木葉。」

石門 有二,在於潛縣天目半峰嶺,東西各一,高者 二十餘丈,小者百尺。自張公舍眺之,兩扉對峙,一山 之絕致也。

《新婦石》, 一名「望夫石」,在於潛縣天目西峰半山之 中道而東昂立,勢高五丈,天然人形,與東目《新郎石》 相對。

望江石, 在於潛縣天目雲封菴之右隴,軒然特立, 高約百餘丈,下銳上豐,須編梯級乃可登。遙望浙江, 如一帶海門,日上紅光耀目。

秦皇石 在昌化縣西二十四里百丈山下,兩石對 峙,高三丈餘。相傳秦始皇東遊,登會稽,欲作石橋,跨 海嶼觀日出處。使神人驅石,行不速輒鞭之,此二石 乃驅之不去者。

石鏡 有二,一在昌化縣照金巖,一在縣西南三十 五里龍鬚嶺後。瑩徹可鑒,明則霽,昏則雨,為居人占 候。陰晦之夜,光燭如月。昔有夜盜刈人麥者,鄉人嗔 石光為盜,便眾紛然斧鑿,以穢物污之,遂昏晦數十 年矣。近年夜光間發,而明終不繼,惜哉!

小石門 在昌化縣西北五十里,兩崖如門,高倚霄 漢,仰觀者驚心奪目。門僅可通人出入,其中流泉渺 渺,循門而出,亦邑中之絕勝也。

湖州府

石臺 在歸安縣安福鄉埭溪口。平地突起一石,高 四五丈,周圍十餘丈,仰視巉巖,不易登扳。旁有廟,名 「石虎」,或有鑿其石者,虎遂咆哮有聲,驚者辟易。 《石簣》 在烏程縣弁山東麓。高數丈,殷康欲開,會風 雨而止。

石林 在烏程縣弁山太陽鄔,宋尚書左丞葉夢得 所居也。有屋一區,榜曰「石林精舍」,堂曰「兼山」,軒曰「負 日」,曰「濟雲。」前有池以聚眾泉,曰「碧林。」有東西兩巖,其 東有二亭,曰「巖居」,曰「真意。」又有東堂,曰承詔。堂後有 石,環立如林,最為殊勝。上有亭,據險以望太湖,曰「知 止。」西有菴,曰「靜樂。」又有堂在精舍之前,曰「求志」,在西 山之下,曰「從好。」

寧波府

𩰚雞石 在慈谿縣東北三十里大蓬山間,高五丈 餘,左右二崖對峙,如𩰚雞狀,故名。 石臺 在慈谿縣西南五十五里白巖山之麓,石臺 三層,高五丈,其中虛擎如鼎,足傍石間有膝印,又有 五指足蹟,苔蘚不蝕。相傳昔有仙人於此,恐臺欹危, 傍以肩正之,中添一小石以支之,靈蹟見在。

《石雪》 在慈谿縣之十五都,清溪如帶,中有二石龜, 一上一下,首足儼然,瀑布一泓,從山石噴沫,遠望如 遙空飛雪,故以名焉。

石門 在慈谿縣「石門寺之西三里許,縱橫巨石,如 舟、如魚、如人、如馬,橫亙溪中。石盡,仄徑而入,洞石如 門,高十丈餘,洞廣二丈,深可十丈,上有懸瀑,下有石 潭,莫測深淺,傳為孔君殷攝龍致雨處也。」

紹興府

磨鏡石 在山陰縣鏡湖邊。任昉《述異記》:「世傳軒轅 氏鑄鏡於此。」今址尚存。石畔常潔,不生蔓草。

石船石帆 《郡國志》:「塗山有石船,長一丈,云禹所乘 者。」《十道四番志》:「聖姑從海中乘石舟,張石兜帆,至此, 遂立廟,廟中有石船。」《會稽記》:「東海聖姑乘石船,張石 帆至,二物見存。廟中。」蓋江北禹廟也。

飛來石 在會稽禹穴側。世傳自安息飛來,上有索 痕三條,唐宋名賢多題名其上。

疊石 在新昌縣東七十里,三石疊起,側臨清澗,下 有石盤承之,並天成,非人力也。其地名「疊石村。」

台州府

天然石 在黃巖縣沙埠,朱子大書「天然」二字,今徙 置冠山。

石鏡 在寧海縣北八十里西張山,一名「桐樹鏡。」闊 二尺,長如之,其形四方明徹,物莫能遁形焉。

響石 在寧海縣朱嶴五里許。往來行者以石扣之, 清亮作磬聲。相傳自唐宋以來有此,移之他處無聲, 仍還故處復響。

茶寮天塚石 在太平縣茶寮山。世傳有人鋤山得 物,狀如鐵窗,呼其黨劚之,見金棺有光,忽雷雨暴至, 勢若推山裂石,眾驚走。明日詣之,岌然石也。于是相 與封植,號「天塚」云。

金華府

羊石 在金華縣東北臥羊山,「晉黃初平,叱石成羊 處。」

嚴州府

石船 在建德縣東二十五里。長一丈五尺,其狀如 船,故名。舊《志》:在胥口半里瀕江叢石中,長一丈有半, 宛然小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