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2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明帝泰始二年五月甲寅,赭中獲石柏,長三尺二寸, 廣三尺五寸,揚州刺史建安王休仁以獻。」

泰始三年十一月乙卯盱眙獲石柏寧朔將軍段榮 以獻。

《謝瞻傳》:「瞻字宣遠,六歲能屬文,為《紫石英讚》,為當時 才士嘆異。」

《蕭思話傳》:從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盤石清泉,上 使于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 意。」

《幽明錄》:「陽羨縣小吏吳龕。嘗于溪中見五色浮石。因 取內床頭。至夜化成女子。」

《南康記》:「雩都金雞山臨貢水,山石如霞,旁有穴,廣四 尺,一圓石當穴口。神雞出入,色如金,奮翼長鳴。晉義 熙中,有彈之者,遂化為石。南宋永初中,復見棲翔于 此。」

《南齊書祥瑞志》:「永明七年,主書朱靈讓于浙江得靈 石十人,舉乃起,在水深三尺而浮。世祖親投于天淵 池試之,刻為佛像。」

會稽剡縣刻石山,相傳為名,不知文字所在。昇明末, 有縣民兒襲祖行獵,忽見石上有文凡三處,苔生其 上,字不可識,刊苔去之。大石文曰:「此齊者,黃公之化 氣也。」立石文曰:「黃天星,姓蕭,字某甲,得賢帥,天下太 平。」小石文曰:「刻石者誰?會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封 也。」

嵩高山,昇明三年四月,滎陽人尹午於山東南澗見 天雨石墜地,石間有璽在其中,方三寸,其文曰:「戊丁 之人與道俱,肅然入草應天符」,又曰:「皇帝興運。」午奉 璽詣雍州,刺史蕭赤斧表獻之。

《虞愿傳》:「愿為晉平太守,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相 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觀視,清徹無隱蔽。」 《南史江革傳》:革除武陵王長史,會稽郡丞,行府州事, 人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憚之。武帝謂僕射徐勉曰: 「革果稱職。」乃除都官尚書。將還,贈遺一無所受,唯乘 臺所給一舸,舸艚偏攲,不得安臥。或請濟江徙重物 以迮輕艚革,既無物,乃於西陵岸取石十餘片以實 之。其清貧如此。

《到彥之傳》:彥之從孫溉,特被武帝賞接。溉第居近淮 水齋前山池有奇礓石,長一丈六尺,帝戲與賭之,并 《禮記》一部,溉並輸焉,未進,帝謂朱异曰:「卿謂到溉所 輸可以送未?」斂板對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禮。」帝大笑。 其見親愛如此。石即迎置華林園,宴殿前。移石之日, 都下傾城縱觀,所謂到公石也。

《王僧孺傳》,「僧孺多識古事,侍郎金元起欲注《素問》,訪 以砭石,僧孺荅曰:『古人當以石為針,必不用鐵。《說文》 有此砭字。許慎云:『以石刺病也』』。」《東山經》:「高氏之山多 針石。」郭璞云:「可以為砭針。」《春秋》:「美疢不如惡石。」服子 慎注云:「石,砭石也。季世無復佳石,故以鐵代之爾。」 《梁書。康絢傳》,「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 高」祖使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暅視地形,咸謂「淮 內沙土漂輕不堅實,其功不可就。」高祖弗納。發徐、揚 人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假絢節,都督淮上諸軍 事,并護堰作,役人及戰士,有眾二十萬。於鍾離南起 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築土,合脊於中流。十四年,堰 將合,淮水漂疾,輒復決潰,眾患之。或謂江淮多蛟龍。 乘風雨決壞崖岸。其性惡鐵。因是引東西二冶鐵器。 大則釜鬲。小則鋤數千萬斤,沈於堰所,猶不能合。 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緣淮百里內,岡 陵木石,無細巨必盡,負擔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 者相枕,蠅蟲晝夜聲相合。高祖愍役人淹久,遣尚書 右僕射袁昂、侍中謝舉假節慰勞之,并加蠲復。 《方輿勝覽》:獅子石在廣州清遠縣山中,梁時三藏法 師至禺山,見一老僧,容貌甚怪。藏曰:「大德何來?」曰:「居 此山中。」因請過舍。進可十里,僧忽不見。再里許,見一 怪石若狻猊。乃於石下建精室。

《雷州府志》:「遂溪縣第三都英靈下村,昔有土地堂。陳 時有客驅牛過堂前,悉化為石,石上皆牛頭形,客因 家於此,即雷種之祖地也。後人因其石如牛形,故立 為石牛廟。」

《魏書道武帝紀》:「天賜三年,幸代園山,立五石亭。」 《太武帝紀》,「太平真君九年,西幸上黨,詔於壺關東北 大王山累石為三封。」

《靈徵志》:太祖元興四年春,新興太守上言,「晉昌民賈 相,昔年二十二為鴈門郡吏,入句注西陘,見一老父 謂相曰:『自今以後四十二年當有聖人出於北方,時 當大樂,子孫永長,吾不及見之』。言終而過,相顧視之, 父老化為石人,相今七十。」下檢石人見存。至帝破慕 容寶之歲,四十二年。

真君五年二月,張掖郡上言,往曹氏之世,丘池縣大 柳谷山,石表龍馬之形,石馬脊文曰「『大討曹』,而晉氏 代魏。」今石文記國家祖宗諱,著受命之符,乃遣使圖 寫其文大石有五,皆青質白章,間成文字。其二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