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2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舉小雨,大舉大雨。相傳此石忽見於此,本長九尺,今 加六寸矣。

《石人》,萊子國海上有石人,長一丈五尺,大十圍。昔秦 始皇遣此石人追勞山不得,遂立於此。

石欄干,生大海底,高尺餘,有根,莖上有孔如物點。漁 人網骨取之。初出水正紅色,見風漸漸青色。主石淋 釜。《石夷道》縣有釜瀨,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斗,形色 亂真,唯實中耳。

《談苑》:虢石重重,紫白相間,以筆描紫上,緩手剖之紫 去。曰:「見隨意所欲作何物象。」至於林木,亦可以藥筆 為之。以手試之,有參差齟齬者,皆偽物也。

《玉匣記》:「河洲有禽,名骨託」,狀如鵰,高三尺許,常鳴,自 呼其名,能食鐵石。郡守每置酒,輒出以樂坐客。或疑 鐵石至堅,非可食之物,乃取三寸白石,繫以絲繩,擲 其前,即啄而吞之,良久牽出,是石已如泥矣。

《倦游雜錄》:「零陵出石燕,舊傳雨過則飛。嘗見同年謝 郎中鳴云,向在鄉中山寺為學,高巖石上有如燕狀 者,因以筆識之。石為烈日所暴,忽有驟雨過,所識者 往往墜地。蓋寒熱相激而遁,非能飛也。」

「貴耳。」集石言於晉,師曠曰:「石不能言,或馮焉。」晉方築 虒祈之宮,叔向曰:「是宮也,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唐《開 元龍池聖德頌》:「石自鳴。」《春秋傳》:「怨讟動於民,有非言 之物而言。」廣明元年,華嶽廟元宗御製碑,隱然有聲, 聞數里。劉曜時,石言於峽。永嘉五年石言於平陽,懷 帝蒙塵。建興五年,愍帝蒙塵,石言於平陽。宣和間,艮 嶽成,朱勔進太湖石,有大者數千人,輦不動。徽考云: 「此石必要官爵。」遂封為大將軍,賜金帶,橫於石上。石 始輦動,何異石言也。

《賈氏談錄》:「贊皇公平泉莊周圍十里,構臺榭百餘所, 今基址猶存,天下奇花異草、珍松怪石,靡不畢致其 間。故德裕自製《平泉草木記》,今悉蕪絕,唯鴈翅檜、珠 子柏、蓮房、玉藻等,蓋僅有存焉。怪石名品甚眾,多為 洛城有力者取去,唯禮星石及獅子石今為陶學士 徙置梨園別墅。」

五色線《河南志》:「河南長殿南,有婆娑亭,貯奇石處。世 傳李德裕醒酒石,以水沃之,有林木自然之狀,今謂 婆娑石」,蓋以樹名。

《蠡海集》:「萬物之生也本乎天。故其生質也皆圓,父之 道也。惟石之生也或方,方者為地之骨也。」

《文昌雜錄》:長安故宮闕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佛 寺所係響石而甚大,可長八九尺,形如人肺。亦有款 志,但漫剝不可讀。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原其 義乃伸冤者擊之,立其下,就士師聽詞,如今之撾登 聞鼓也。所以肺形者,便於垂,又肺主聲,聲所以達其 冤也。

長安故都多碑石,景祐初,莊獻太后遣中使建塔城 中。時姜遵知永興,盡力於塔材,漢、唐公卿墓石十亡 八九。楊大年《談苑》敘五行德金石厄事:宋有國百餘 年,長安碑刻再厄矣,惜哉!

淄州淄川縣梓桐山石門澗有石曰青金,色青黑相 雜,其文如銅屑,或云即自然銅也,理細密。范文正公 早居長白山,往來於此,嘗見其石。皇祐末,公知青,遣 石工取以為硯,極發墨,頗類歙石,今東方人多用之, 或曰「范公石。」然不耐久,久則下乃斷裂。

《緗素雜記》:《倦游雜錄》云:「古之石刻存於今者,唯石鼓 也,本露處於野。司馬池待制知鳳翔日,輦置於府學 之門廡下,外以木櫺護之。其石質堅頑,類今人為碓 磑者。古篆刻缺,可辨者幾希。歐陽論石鼓,元在岐陽, 初不見稱於前世,至唐人始盛稱之。而韋應物以為 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詩耳。韓退之直以為宣王之」 鼓,在今鳳翔孔子廟中。鼓有十,先時散棄於野,鄭餘 慶置於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師求於民間得 之,於鼓乃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八十五,磨滅不可識 者過半。余所集錄,文之古者,莫先於此,然其可疑者 三四。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往往尚見在,距今未及 千歲,大書深刻而磨滅者十猶八九。此鼓按《太史公 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實千有九百 一十四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此其可疑者一 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與《雅》《頌》同文,而《詩》《書》所傳之 外,三代文章真蹟在者,唯此而已。然自漢以來,博古 好奇之士,皆略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書 最多,其志所錄秦皇帝刻石,《婆羅門》,外國書皆有,而 獨無《石鼓》。遺近錄遠,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 世所傳古遠奇怪之事,類多虛誕而難信,況傳記不 載,不知韋、韓二君何據而知為文宣王之鼓也?隋唐 古今,書籍麤備,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見之耶?然 退之好古不妄者,余姑取以為信耳。至於字畫,亦非 史籀不能作也。

東坡《志林》:王烈入山得石髓,懷之以餉嵇叔夜,叔夜 視之,則堅為石矣。當時若杵碎,或錯磨食之,豈不賢 於雲母鍾乳輩哉?然神仙要有定分,不可力求。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