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3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安,不復中飲。權壽百三十歲,不知其終。」

《唐國史補》:「龍門人皆言善游,於懸水,接水上下如神。 然寒食拜必於河濱,終為水溺死也。」

凡造物由水土,故江東宜紗綾,宜紙鏡者,水之故也。 蜀人織錦初成,必濯於江水,然後文采煥發。鄭人以 滎水釀酒,近邑與遠郊美數倍。齊人以阿井煎膠,其 井比傍井重數倍。

《酉陽雜俎》:「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採以膏 車及燃燈,極明。」

《錄異記》:益陽縣在長沙郡界,秦時立此縣,至今不改。 《地理志》云,「益水在其陽」,今則無聞。北臨澬水,源出邵 陵武岡縣界,東北流入洞庭縣治東望時見長沙城 隍人馬形色,悉可審辨。或平旦,或亭午,覽矚移晷,仍 漸散滅。縣去長沙徑道三百里,跨越重山,理絕表顯, 將是山嶽炳靈,冥像所傳者乎?其土謠曰:「長沙益陽, 一時相卬。」昔光武中元元年,封泰山,禪梁父,是日山 靈炳象,搆成宮室。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浮海採藥 於波中,見漢家階基樓觀參差,宛然備矚,公侯第宅 皆滿目。班超在渾耶國,平旦雲霞鮮朗,見天際宮館 嚴列,侍臣左右,悉漢家也。如斯之類,難可審論。 藥水在房州西四十里九室宮亭中,此宮大抵基址 在巨石之上,唯藥水一穴,徑二尺已來,乃是土井,深 三四尺,水常數寸,不耗不溢。古老相傳云,昔有二鵠, 栖於雙柏之上,時飲此水,居人因取飲之,有疾皆愈, 以淬刀劍,銛利倍常,因名藥水。雙相夾井,至今猶在。 魏周之間,敕搆宮宇,以其山有九處神仙洞,因名九 室宮。宮北五里有湯口村,昔有溫湯,院宇崇麗,郡人 浴於此。廬陵王在郡之日,愛女年幼,浴於湯中,遇癘 而夭。自此湯泉涸竭,今為陵陸矣。初,女歿之後,密夢 於其父云:「湯下陰闇,願置燈以照之。」王命樹九幽燈, 晝夜照灼。今並泯滅,無復舊址,但號湯口村焉。 六時水,青城山宗元觀南二里已來,有峭崖,面對觀 中,高五百餘尺。其山崖上有「授道壇,昔甯真君與軒 轅黃帝授道之所。下澗底有石龕,元宗皇帝御真,每 日六時從崖上,自然有水出,至今不絕,時人游禮見 焉。」

《玉堂閒話》:漏澤,據酈元注《水經》云:「姚墟東有漏澤,方 十五里,綠水泓澄,凡三大澤,曲際有阜,俗謂之媯亭。 側有三石穴,廣員三尺,而有通否,水自盈漏,漏則數 夕之中,傾竭陂澤中矣。左右居人識其將漏,預以水 為曲拔,物障穴口,魚鱉異鱗,不可勝載矣。」今按:此澤 漏凡穴區別,所謂車箱漏、鼓漏、土漏、雞漏、豬漏,春夏 積水,秋冬漏竭,居人知之,不過三日之中俱盡。在今 兗州泗水縣治東七十里。又兗州東南接沂州界,有 陂周圍百里而近,恒值夏雨,側近山谷間流注所聚 也,深可袤丈,屬春雨,即魚鱉生焉。或至秋晴,其水一 夕悉陷其下而無餘,故彼之鄉里,或目之為「漏陂」,亦 謂之「陷澤。」其水將漏,即有聲聞四遠數十里分,若風 雨之聚也。先迴旋作渦勢。然後淪入於穴。村人聞之 日,「必具車乘及驢駝。競拾其魚鱉。輦載而歸。率一二 歲陷。莫知其趨向及穴之深淺焉。」

《皇極經世》:「水遇寒則結,遇火則竭,從其所勝也。」 東坡《志林》:「時雨降,多置器廣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 以潑茶煮藥,皆美而有益,正爾食之不輟,可以長生。 其次井泉甘冷者,皆良藥也。乾以九二化離,坤以六 二化坎,故天一為水。吾聞之道士,人能服井花水者, 其熱與石硫黃、鍾乳等。非其人而服之,亦能發背、腦 為疽。」蓋嘗觀之。又分至日,取井水儲之有方,後七日 輒生物如雲母狀。道士謂水中金可養鍊為丹,此固 嘗見之者,此至淺近,世獨不能為,況所謂元者乎? 《夢溪筆談》:信州鈆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 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 為銅,水能為銅,物之變化,固亦不測。按《黃帝素問》有 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氣,在天為濕,土能生金石,濕亦 能生金石,此其驗也。又石穴中水所滴,皆為鍾乳殷 孽,春秋分時,汲井泉則結石花,大滷之下則生陰精 石,皆濕之所化也。如木之氣,在天為風,木能生火,風 亦能生火,蓋五行之性也。

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歷下凡發地,皆是流水,世傳 濟水經過,其下東阿亦濟水所經,取井水煮膠,謂之 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膈疏痰上吐,皆取濟 水,性趣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今《醫方》 不載此意。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舉數處。趙晉之間有清 漳、濁漳,當陽有漳水,灨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 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 郡有洛水,沙縣有洛水」,此概舉一二耳,其詳不能具 載。予考其義,乃清濁相蹂者為漳;章者,文也,別也。漳 謂兩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別也。清漳、濁漳合於上黨 當陽即沮、漳合流;灨上即漳、灨合流。漳州予未曾目 見。鄣郡即西江合流,亳漳即漳、渦合流,雲夢即漳、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