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濰、密屬青。周廢徐、兗、濟、濰、密皆入兗周,魯為兗牧,封伯禽,都曲阜。

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

李嘉會曰:蒲魚,蒲蘆葦及魚也。《易氏》曰:「利與青州同,民畜與豫州同。」

其穀宜四種:

《鄭康成》曰:「四種:黍、稷、稻、麥。」

正西曰《雍州》。

易氏曰:《禹貢》有雍有梁,故梁為正西,而雍為西北。殷、周皆省梁入雍,故雍州為正西。

其山鎮曰:《嶽山》。

易氏曰:《漢志》有扶風汧縣,吳山在西,古文以為岍山,雍州山。然案唐隴州汧源縣,而岍山北與隴山接,《禹貢》「導岍」 是也。此正岍山,非所謂吳山。吳山同在隴州,卻自有吳山縣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吳山又在縣西南五十里。周都五嶽之外,以此特近,故為嶽山。秦都咸陽,亦為西嶽。唐為國之西鎮山,謂之西吳。

其《澤藪》曰「弦蒲。」

鄭司農曰:「弦或為汧,蒲或為浦。」 易氏曰:「《漢志》有扶風汧,縣北有蒲谷鄉,有弦中谷。」 雍州藪,今屬隴州汧源縣。

其川涇、汭。

易氏曰:《漢志》安定郡涇陽縣,幵頭山在西,涇水所出。唐以涇陽縣為平涼,屬原州,今屬渭川。又東南流至涇州臨涇、保定二縣,又東南流至邠州之宜祿、新平、永壽三縣,又東北流至京兆府之醴泉、高陵、雲陽三縣以入渭。汭水者,非《禹貢》所謂汭也。《禹貢》言汭,皆水北之汭。此所謂汭者,雍州之川名。《漢志》「右扶風汧縣,汭水出西北,東入涇。」 此正公劉居豳之地。《詩》所謂「芮鞠之即。」 徐廣曰:「新平漆縣東北有豳亭,其國城在邠州東北二十九里三水縣界古豳城是也。」 正與公劉《詩》合。又《唐志》,涇州臨涇縣有汭水,西自隴州華亭縣流入,一名宜祿川。然涇、隴二州,在邠州之西,則非邠州之汭,要皆雍州之川也。黃氏曰:「汭水出汧源縣小隴山,至邠州宜祿縣為宜祿水,入涇;渭水出熙州狄道縣《鳥鼠同穴山》,東南至華州華陰縣入河。」

其浸渭、洛。

易氏曰:《漢志》「隴西郡首陽縣,鳥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唐省首陽入渭源,後省。」 今置渭源堡,屬熙州。鳥鼠山在縣西。「渭水有三源,正東微南流至本州之襄武縣,又東流五十里至鞏州之隴西縣。又東流至秦州上邽縣,又東流至隴州南田縣。今省入吳山。又東流至鳳翔府岐山縣,又東流至京兆府萬年縣,又」 東流至華州華陰縣,東北入于河,謂之渭口。《禹貢》所謂汭是也。洛水別是雍州一浸,非《禹貢》導洛自熊耳之洛,鄭康成曰:「洛出懷德。」 釋者引《詩》之「瞻彼洛矣」 為證,案《漢志》,左馮翊懷德縣,即彊梁源之洛水,懷德即京兆府之富平縣,今縣屬耀州,即漢左馮翊之地。北條荊山在縣西,正《漢志》洛水之源也。孔安國注《禹貢》「東會漆沮之下,曰,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馮翊北。」 孔穎達引《水志》云:「出馮翊懷德縣,東南入渭。」 正與《漢志》合。又一洛水,出慶州洛源縣,在唐京兆之西北五百餘里,攷之《地志》非一源。案《唐志》,慶州洛源縣,本漢歸德縣地,屬北地郡。有於向山,在縣北三十里,洛水所出,因以名縣。東流至鄜州洛交縣,又東南流至京兆府雲陽縣之東境,又經同州澄城縣之西境。此去富平之懷德亦甚近,不應言兩洛水,以其異源而下流同入于渭,故皆以「洛水」 名之。如冀之清漳、濁漳,青之大沂、小沂,徐亦有兩泗水,以其同入,不害其為名稱之「同。」 黃氏曰:洛水出慶州洛源縣白於山,今名安郎山,至同州白水縣入渭。雍周為王都,廢《梁州》入焉。

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穀宜黍稷。

易氏曰:《禹貢》於雍州言,「厥貢球、琳、琅玕。」 孔氏謂球、琳皆玉石,琅玕,石而似玉。鄭鍔曰:「即藍田出玉也。」 畜穀略與冀州同。

東北曰《幽州》。

易氏曰:「舜十二州,本有幽州,水土既平,以冀為帝都,省幽入冀。殷人南都河南之亳,復舜幽州之名。周人又以幽州兼殷之營州,實《禹貢》青州,隔海東北之境,故曰東北。」

其山、鎮曰「醫無閭。」

易氏曰:《後漢志》「遼東郡無慮縣有醫無閭山。」 《唐地志》「營平乃漢遼西郡。」 則其山又在營平之東北。

其《澤藪》,曰「貕養。」

易氏曰:《漢志》瑯琊郡長廣縣,「貕養澤在西。」 唐萊州昌陽縣,本漢縣,屬東萊郡,今為萊陽縣。貕養澤在縣東北四十里。蓋此澤介乎東萊、瑯琊兩郡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