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邢,邢遷于夷儀,不至此也。今襄國西有夷儀城,去襄國百餘里。邢是丘名,非國也。師古曰:「應說非也。《左氏傳》曰『晉侯送女于邢丘』,蓋謂此耳。」
朝歌 。紂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衛。莽曰《雅歌》。
脩武 ,應劭曰:「晉始啟南陽,今南陽城是也。」 秦改曰脩武。臣瓚曰:「《韓非書》,秦昭王越趙長平,西伐脩武。時秦未兼天下,脩武之名久矣。」 師古曰:「瓚說是也。」
《溫 故》國,己姓,蘇《忿生》所封。
壄王 太行山在西北。衛元君為秦所奪,自濮陽徙此。莽曰「平壄。」 孟康曰:「故邘國也,今邘亭是也。」 師古曰:「行,音胡郎反,邘音于。」
獲嘉 ,故汲之新中鄉,武帝行過更名也。
軹 ,孟康曰:原鄉,晉文公所圍是也。師古曰:「音只。」 《沁水 》,師古曰:「沁音于浸反。」
隆慮 國,水東北至信成入張甲河,過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有鐵官。應劭曰:「隆慮山在北,避殤帝名,改曰林慮也。」 師古曰:「慮音廬。」
蕩陰 蕩水東至內黃澤,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內黃入蕩。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師古曰:「蕩音湯。」
河南郡, 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雒陽。戶五萬二千 八百三十九。莽曰「保忠。信鄉」,屬司隸也。
戶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萬二 百七十九。有鐵官、工官、敖倉,在滎陽。
縣二十二:
雒陽 。周公遷殷民,是為成周。《春秋?昭公二十二年》,「晉合諸侯于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莽曰宜陽。」 師古曰:「魚豢云,『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佳。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改為雒字也』。」 滎陽 卞水、馮池皆在西南。有狼湯渠,首受泲,東南至陳入潁,過郡四,行七百八十里。應劭曰:「故虢國,今虢亭是也。」 師古曰:「狼,音浪,湯音宕,泲音子禮反」 ,本《濟水》字。
偃師 尸鄉,殷湯所都。莽曰「師成。」
《京 師》,古曰:「即鄭共叔段所居也。」
平陰 應劭曰:「在平城南,故曰平陰。」
中牟 圃田澤在西豫州。藪有筦叔邑,趙獻侯自耿徙此。師古曰:「筦與『管』同。」
平 莽曰治平
陽武 有博狼沙,莽曰陽桓。師古曰:「狼音浪。」 河南 故郟鄏地。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為都,是為王城,至平王居之。師古曰:「郟音夾,鄏音辱。」
緱氏 劉聚,周大夫劉子邑。有延壽城、仙人祠。莽曰中亭。師古曰:「緱音工侯反。」
《卷 》,師古曰:「音去權反。」
原武 ,莽曰《原桓》。
鞏 東周所居
穀成 。《禹貢》「瀍水出朁亭北,東南入雒。」 師古曰:「即今新安。朁音潛。」
故市
密 故國有大騩山,潩水所出,南至臨潁入潁。師古曰:「此密即《春秋》僖六年圍新密者也,蓋鄭地。」 騩音隗,潩音翼,又音昌力反。
《新成 惠帝》四年,置《蠻中故戎》、蠻子國。
開封 逢池在東北,或曰宋之逢澤也。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今浚儀有逢陂,忌澤是也』。」
成皋 ,故虎牢,或曰制。師古曰:「《穆天子傳》云『七萃之士生捕獸,即獻天子,天子畜之東虢,號曰獸牢』。」 苑陵 ,莽曰左亭。
梁 ,臣瓚曰:「秦取梁,後改曰夏陽,今馮翊夏陽是也。」 此梁,周之小邑,見于《春秋》。師古曰:「瓚說是也。」 新鄭 ,詩「鄭國,鄭桓公之子武公所國,後為韓所滅,韓自平陽徙都之。」 應劭曰:「《國語》曰:『鄭桓公為周司徒,王室將亂,寄帑與賄於虢、會之間。幽王敗,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洛邑,遂伐虢、會,而并其地,而邑於此』。」
東郡 秦置。莽曰「治亭。」屬兗州。
戶四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萬九千二 十八。
縣二十二:
濮陽 ,衛成公自楚丘徙此,故帝丘,顓頊虛,莽曰「治亭。」 應劭曰:「濮水南入鉅野。」 師古曰:「虛讀曰墟。」 畔觀 ,莽曰「觀治。」 應劭曰:「夏有觀扈。」 世祖更名衛國,以封周後。師古曰:「觀音工喚反。」
聊城
頓丘 ,莽曰「順丘。」 師古曰:「以丘名縣也。」 丘一成為頓丘,謂一頓而成也。或曰:成,重也,一重之丘也。發干 ,莽曰「戢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