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方,遇黃蘗禪師同行,因觀瀑布,黃蘗曰:「『我詠此,得一 聯,而下韻不接』。宣宗曰:『當為續成之』。」黃蘗云:「千巖萬 壑不辭勞,遠看初知出處高。」宣宗續云:「溪澗豈能留 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其後竟踐大位,兆先見於此 詩矣。

《南部新書》:「司空圖舊隱三峰,天祐末移居中條山王 官谷,周迴十餘里,泉石之美,冠於一山。北岩之上,有 瀑泉流注谷中,溉良田數十頃。」

《玉溪編事》:西蜀將王暉,任集州刺史,城中無水泉,值 岐兵攻城,且絕其水路,城內焦渴。王公乃終夜祈請 神祇。及寐,夢一老父告曰:「『州獄之下當有靈泉出』。王 驚寤,遲明亟命操鍤,於所止之處掘之,乃有泉流,居 人蒙活甚多。岐兵以城中無水,將坐俟其斃。王公命 汲泉水於城上,揚而示之,寇乃去。是日神泉亦竭。」 《武進縣志》:「高紳早歲寓橫山沖虛觀,有泉味極甘,謂 可比惠山泉。太平興國中,以太常少卿出宰故里,章 聖特命其子彝直為尉,俾就養焉。首訪是泉,廢已久, 至是復騰湧。郡別駕董黃中作詩序其事,名高家父 子泉。」

《湘山野錄》:雍熙二年,鳳翔奏:「岐山縣周公廟有泉湧, 舊老相傳,時平則流,時亂則竭。唐安史之亂,其泉竭, 至大中年復流,賜號潤德泉,後又涸。今其泉復流,澄 甘瑩潔,太宗嘉之。」

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側,嘉泉也。便於漱酌,行客未 有不舍車而留者。始寇萊公南遷日,題於東檻曰:「平 仲酌泉經此,回望北闕,黯然而行。」未幾,丁晉公又過 之,題於西檻曰:「謂之酌泉禮佛而去。」後范補之諷安 撫湖南,留詩於寺曰:「平仲酌泉回北望,謂之禮佛向 南行。煙嵐翠鎖門前路,轉使高僧厭寵榮。」

《宋史孝義傳》:「大中祥符初,資州人黃德輿,葬父母,負 土成墳,甘泉湧其側,降詔旌表。」

《任布傳》:布權三司鹽鐵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東南 有泉湧出,築祥源觀,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論之曰: 「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

《一統志》:「通惠泉在瓊州府城東五十里三山菴下,蘇 文忠公軾經此,僧惟德以水餉焉,謂其味類惠泉山, 因名之。」

《老學庵筆記》:漢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間, 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黃魯直題詩 云:「古人題作東丁水,自古東丁直到今。我為改名方 響洞,要知山水有清音。」

《西溪叢語》:李紳題天衣寺詩:「殿湧全身塔,地開半月 泉。」此泉隱於巖下,雖月圓,池中只見其半,最為佳處。 紹興初,愚禿法聰遂鑿開巖上,易名為滿月泉,甚可 惜也。

《墨客揮犀》:張端公伯玉大科成名,篇什豪邁,尤為清 脫。過姑熟,見李太白十詠,嘆美久之,周流泉石間。後 見一水清激,詢他人曰:「此水名明月泉。」公曰:「太白不 題此泉,將留以待我也。」公有詩曰:「至今千丈松,猶伴 數岩雪。不見纎塵飛,寒泉皎明月。」 《聞見近錄》:夔峽將至灔澦堆,峽左巖上有題「聖泉」二 字,泉上有大石,謂之洞石,而初無泉也。至者擊石大 呼,則水自石下出。予嘗往焚香,俾舟人擊之,舟人呼 曰:「山神土地人渴矣。」久之不報,一卒復大呼曰:「龍王, 龍王!萬姓渴矣。」隨聲水大注。時正月雪寒,其水如湯。 或曰夏則如冰,凡呼者必以萬歲,必以龍王呼之,水 於是乎出矣。

《九江府志》:「廬山錦繡峰下有神泉,宋紹興間,皇甫履 隱斯山,高宗名其居曰清虛菴。光宗在東宮,問履所 乏,履曰:『但水差遠』。光宗特書『神泉』二字。履持歸。菴傍 穿小井,方施畚鍤,而泉遂出,故名。」

《霞外雜俎序》:「余泊舟空舲灘上,野服登岸眺望。由曲 徑窈窕入平林,度石梁,又斗折而西,行數百步,見峭 壁攢峰如屏。中有石潭,水色幽絕,可鑑鬚眉。潭上有 石筍駢立,勢欲墮。有泉出石竇,若噴雪花,潺潺落潭 中。傍有磐石如席,石傍有古松三株,虯枝奇崛,綠陰 威蕤。予欣然會心,小憇石上,以觀泉流。俄有一翁曳」 杖而來,癯然山澤之姿,似有道者。予揖而與之坐,款 語移時。因問「翁居閒處獨亦觀書乎?」翁曰:「壯年服膺 《九字經》,今耄矣。」又曰:「人生分定,機關計較,都不濟事。」 巳而蒼然暮色自四山而至。予遂與翁別。

《潮州府志》:城西一里有曾井。南漢時程鄉令曾芳因 民苦瘴給藥愈之,來者接踵,乃以大囊藥投井中,民 汲水飲之皆愈。宋皇祐五年,狄青征儂智高經此,禱 於井,泉溢出,軍士不苦疫癘。青凱還具奏,仁宗降制 封芳忠孝公,賜飛白書「『曾氏忠孝泉』五大字旌之。咸 淳七年,知府蒲壽晟建亭井上云。」

《癸辛雜識》:「至元丁亥九月四日,余偕錢菊泉至天慶 觀訪褚伯秀,遂同道士磐隱游寶蓮山韓平原故園。 山四環皆秀石,絕類香林、冷泉等處,石多穿透嶄絕, 互相附麗,其石有如玉色者,聞匠者取以為環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