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溫泉部紀事

《明皇雜錄》:「元宗幸華清宮,新廣湯池,制作宏麗。安祿 山於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鳧鴈,仍為石梁及石蓮 花以獻,雕鑴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悅,命陳於湯中。又 以石梁橫亙湯上,蓮花纔出水際,上因幸華清宮,至 其所,解衣將入,魚龍鳧鴈皆若奮鱗舉翼,狀欲飛動。 上甚恐,遽命撤去。其蓮花至今猶存。」

《賈氏談錄》:「驪山之華清宮,殿廢已久,今所存惟繚垣 而已。天寶所植松柏,遍滿崖谷,望之蔚然。朝元閣在 北山嶺之上,基址最為嶄絕。次即長生殿故基。東南 湯泉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湯,周環數丈,悉砌以白 石,瑩徹如玉,面皆隱起魚龍花鳥之狀。四面石坐,階 級而下,中有雙白石蓮,泉眼自甕口中湧出,噴注白」 蓮之上。御湯四面角即妃子湯,湯面稍狹,湯側有紅 石盆四,所作菡萏於白石之面,餘湯迤邐相屬。下鑿 石作暗竇,走水東南數十步,復立石湧出,灌注石盆 中。

《燕山叢錄》:「遵化縣北四十里溫泉,浴之愈疥。守臣為 鑿池受之,覆以鉅屋,導其流,折而左入東院,以待仕 宦,復又折入右院,以待騶從,復南注為兩池,以待行 旅,使男女異處,皆石甃石欄,浴者甚便。」

《贑州府志》:寧都李村有泉自石罅中出,熱如沸湯,蒸 如雲氣,投雞子於中輒熟。舊傳楊筠松僑寓時,有鄉 人館榖甚厚,而臧獲頗厭之。楊乃辭去,以杖扣石,出 泉凡三坎,蓋以酬其湯沐之勞云。

溫泉部雜錄

《寰宇記》:張勃《吳錄》曰:「丹陽江乘縣有湯山,湯出其下, 大小凡六處。湯澗繞其東西,冬夏常熱,禽魚之類,入 者輒爛,以煮豆穀,終日不熟。草木灌之,輒更鮮茂。舊 有湯泉館,今廢。」

《宜都記》:「銀山縣有溫泉,注大溪,夏纔煖,冬則大熱,上 常有霧氣,百病久疾,入者多愈。」

《齊東野語》:邵康節曰:「世有溫泉而無寒火。」昭德晁氏 解云:「陰能順陽,而陽不能順陰也。水為火爨,則沸而 熟物;火為水沃,則滅矣。」晉紀瞻舉秀才,陸機策之曰: 「陰陽不調,則大數不得不否;一氣偏廢,則萬物不得 獨成。今有溫泉而無寒火,其故何也?」白虎殿諸儒講 論,班固纂為《白虎通五行篇》,亦曰:「有溫水,無寒火。」然 今湯泉往往有之,如驪山、尉氏、駱谷、汝水、黃山、佛跡、 匡廬、閩中等處,皆表表在人耳目。坡詩云:「自憐耳目 隘,未測陰陽故。鬱攸火山烈,觱沸湯泉注。安能長魚 鱉,僅可燖狐兔。」朱氏晦菴詩云:「誰然丹黃燄,爨此玉 池水。」蓋或謂溫泉之下,必有硫黃礜石故耳。獨未見 所謂寒火。按《西京雜記》載:董仲舒水「極陰而有溫泉, 火至陽而有涼燄。」又《抱朴子》曰:「水主純冷,而有溫谷 之湯泉;火體宜熾,而有蕭丘之寒燄。」又《劉子從化篇》 云:「水性宜冷,而有華陽溫泉,猶曰泉冷,冷者多也;火 性宜熱,而有蕭丘寒焰,猶曰火熱,熱者多也。然則寒 火亦有之,特以耳目所未及,故以為無耳。」

煮泉小品下有石硫黃者,發為溫泉,在在有之。又有 共出一壑,半溫半冷者,亦在在有之,皆非食品。特新 安黃山朱砂湯泉可食。《圖經》云:「黃山舊多黟,山東峰 下有朱砂湯泉,可點茗,春色微紅,此則自然之丹液 也。」《拾遺記》:「蓬萊山沸水飲者千歲。」此又仙飲。

《林水錄》:「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口徑二丈五 尺,垠岸重沙,端淨可愛。靜以察之,則淵泉如鏡,聞人 聲則揚湯奮發,無所復見矣。其熱可以燖雞,洪瀏百 餘步,冷若寒泉。」

始興縣北湯泉,泉源沸湧,浩氣雲浮,以腥物投之,俄 頃即熟,其中時有細黑魚游之。

《滇行紀略》:「午日觀溫泉,出門可十餘里,其泉在平地, 用修謫居,嘗浴於此。」

辟寒。溫泉之在域中最顯名者,新豐之驪山,而泉實 不佳,水沸如蒸,難以驟入。硫黃之穢,逆於人鼻。稍不 渫治,則窮谷之污,生以青苔,如龜蠙衣。驪山而下,曰 汝水」、曰尉氏、曰「匡廬」、曰鳳翔之駱谷、曰榆州之「陳氏 山居」、曰惠州之佛跡岩、曰閩中之劍浦、曰新安之黃 山、曰關中之郿縣、曰薊州之遵化、曰和州之香陵,雜 見於《地理》之志,詩人之詠。滇雲之地,溫泉尤夥。其在 寧州,白崖、龍關、浪穹、宜良、永昌、騰衝,若夷徼邊隅,不 可勝紀。要獨以安寧之碧玉泉為勝。滇水號曰「黑水」, 雖盈尺不見底,而此泉特皓鏡百尺,纖芥畢呈,一也。 四山壁起,中為石凹,不煩甃甓,二也。浮垢自去,不待 撋拭,三也。苔污絕跡,不用淗渫,四也。溫涼適宜,四時 可浴,五也。掬之可飲,尤發茗顏,六也。盝酒增味,治庖 省薪,七也。雖仙家「《三危之露》,佛地《八功》之水,何以加 焉。謂之「海內第一湯」,可也。

《歙縣志》《太平寰宇記》云:「湯泉在北山東峰下香溪中, 泉口大如碗,可燖雞,一名朱砂泉。唐大中間,剌史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