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丹井, 在蒙陰縣東北七十里,世傳有龍潛於此。

登州府

銅井 在府城東三十里海中。海水鹹鹵,井水獨甘, 井口色青若銅,故名。

萊州府

輪井 在府城東北十里石穴下。井口如輪,無雕琢 痕。

蘇井 在平度州北三十五里,水極甘潔,久旱不涸。 《天井》, 在即墨縣天井山上。周圍尋丈,深不可測,其 水澄清不竭,世傳有龍潛形。

《山西通志》

太原府

古漆井 在府小彌陀寺西。相傳未有寺先有井,內 無磚痕,故名。

烈女井 在太原縣北十里,元武氏女管嬰投死其 中,因名。

九龍井, 在太原縣北三里。金皇統八年有碑云:「人 有疾,飲之即愈;目疾,洗之即明。」

御井 在太原縣西南十里,近晉祠。相傳宋太祖下 河東時,嘗飲馬於此。

「土井」, 在榆次縣西北二十里鳴李村後相傳漢昭 聖皇后微時,於此汲水灌麻,今廢,獨麻地有蹟。 「義井」, 在祁縣治東南察院巷盡南,相傳為元義門 溫義之井,故名。

滿井 在祁縣東南十五里閻慢村水神溝,井泉湧 出,冬夏長流,土人編渠灌溉田畝。

平陽府

堯井 在府城堯廟殿前。寒泉觱沸,為亭覆之。相傳 堯建都時所鑿。

滿水井 在府城南十里伊村。其井有五,不汲則水 滿,雖旱亦然。今止有其一。

天井 在府城北五十里汾水東。晉將軍曹抽襲趙 平魯卜休於此。

八眼井 在襄陵縣西十八里薛村里。世傳趙宋時, 村之人加姓賈姓者刈麻田間,謀鑿井灌麻。忽白衣 老人指之曰:「離此西南一畝許可鑿。」少焉白衣不見。 二人遂於其地鑿井,無水,再鑿亦無。鑿至八眼水方 出,其七眼水俱出焉,遂通流為八眼。

舜井 在蒲州迎熙門外舜廟中。二井東西相距四 步許,《宋地理志》云:「蓋即史所謂匿空旁出者。」合府泉 脈皆鹹,此水獨甘,釀酒尤佳。俗傳有疾者飲之或愈。 宋真宗賜名廣孝泉,命王欽若撰記,歲久斷毀,明大 學士張四維重書勒碑,一見《歷山》。

烈婦井 在臨晉縣義堂薄兒村,深五十丈。明末逆 闖稱兵,胡、李二氏姑媳從井,故名。

聖水井, 在絳縣西十八里。鼎足三孔,甜苦不一,有 疾者飲之常愈。魏大康間,邑人楊斛嘗汲一泉,餘泉 輒動。

潞安府

神農井, 在長子縣東南五十里羊頭山下。《後魏風 土記》:「神農井在羊頭山,即神農得嘉穀處。」

義井 在襄垣縣東南二十里。其地石厚水少,獨此 一井。相傳常天旱,水不能周,人相讓而飲之。

大同府

雙井 在懷仁縣南九十里。土人相傳地一丈湧泉 二所,今砌二井。

金鳳井 在應州舊城內東北隅。相傳晉王李克用 生時,有「金鳳飛。」

遼州

丹井 在榆社縣南三十里通宣觀。元至正間道人 賈志希煉丹處。俗傳有疾者服之即愈。

《覺山井》 在靈丘縣東南三十里,環堵皆山,而井在 其中,深幾三百尺。

《河南通志》

開封府

海眼井 在府城安遠門裡上方寺內。相傳泉源通 海,故名。元末,寺燬於兵,而井失其跡。

神井 在杞縣西北,每歲旱,於此取水,禱雨輒應。 靈井 有二:一在許州城西三十里,其色元而氣溫, 積雨不溢,久旱不涸。一在鄭州東三里李衛公祠後。 冰井, 在延津縣西南二十里,世傳韓襄王藏冰之 所。

厄井, 在汜水縣東南七十里。《風俗通》云:「漢高祖與 項羽戰,敗於京索,遁入此井,有鳩止鳴其上,追者以 為無人,遂得脫,故名。」

歸德府

靈井 在府城南四十里高辛廟內。世傳井始有四, 今存。其一在東廊下,四時不竭,遇旱,土人取水禱雨。 九龍井, 在鹿邑縣太清宮。世傳老子始生,九龍吐 水。今太極殿東有井存焉。

「煉丹井」 有二,在鹿邑縣太清宮左右,相傳老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