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79

此頁尚未校對

「大曆六年春季月記。」

《觀風驛新井記》
崔黃中

「自荊門至渚宮三百里,雖水泉味鹹,鑿井疏源,往往 而有。中間觀風驛三十里,涓滴不流,磽确而塉。長亭 短亭,三百餘家,終日挈瓶入谷而汲。」暨乎暑氣炎煽 天地,燒爍金石,提綆半路,已成溫湯。居者既往來難 通,行者故不保其往。元和六載,我司空鄭公節度荊 南。下車之日,緝寧巴徼,統正楚風,疏導漬溜,未暇細 務。三年政閑事已,因議路室委餼之事,飢乏汲引之 道。訪於幕中寮佐,僉曰地形峭峻,意功多未即贊公。 公曰:「登陸求蓮,誠宜不卜。然貳師鑿井,焉有檻泉;愚 叟移山,素無巨力。志之所至,神亦或昭,苟利於人,不 計藏鏹。」支使庾承度宣貞,絕俗仗義,真副成規,終此 殊績。於是程功蕆事,穴其路隅。一之「日興畚鍤,俾應 鼕鼓,騰沙掊土;二之日困于石,飛鎚敲火,轉石磊硪。 三之日計功未畢,瀸泉仄出,泛濫渤潏。井上千夫,矙 噪喧呼,揚灑甘溢,提缶爭先,巷無居人,語笑道邊。」嗟 乎!夫善政養人之術,皆日就月將,然孜孜而化。曷若 鄭公興一言土石之役,濟萬古生靈之命,匠意於眾 慮之表,見機於不牽之初。如此,翊君為堯舜之代,惠 澤必浸於昆蟲;贊國為華胥之朝,恩波必滋於草木。 況濟人於聲教之外,愛物於象數之中,立德已來,無 出其右。《易》曰:「改邑不改井,以君子。」清規長存,鄭公有 焉。黃中猥廁賓筵,睹事揚嘉,猶愧未盡。冀後來多士, 經此樂土,知仁人之惠普焉。時元和七年歲在壬辰 十二「月二十三日記。」

《大成井銘》并序
李石

外學吏李石作《二井》於成都先筮,得「《巽》揲」之六三,三九而老。之《坎》。☲焉,曰:「此井祥也。陰搖其精,陽開其明,水湛乎深,水溢乎津,順所汲以免於險,吾井其濟乎!」乃闕甃三尋有咫,得食焉。分東西為亭,以大成名,据象詞也。歲大荒,落日清明,《大余》一十二,小余一千七百七十一。銘曰:

一奇而精,六偶而盈。此天地合,水所未形。我浚其原, 如海之溟。派挹華滋,分注以清。我則不驟,待其淵渟。 有綆之修,此險之行。爾汲爾學,無敗厥成。

《塞廢井文》
杜牧

「井廢輒不塞」,於古無所據。今之州府廳事,有井廢不 塞,居第在堂上,有井廢亦不塞。或匣而護之,或橫木 以土覆之,至有歲久木朽,陷人以至於死。世俗終不 塞之,不知出何典故,而井不可塞。井雖列在五祀,在 都邑中物之小者也。若《盤庚》五遷其都,若社稷宗廟, 尚毀其舊,而獨井豈不塞耶?古者井田,九頃八家,環 「而居之,一夫食一頃,中一頃。」樹蔬鑿井,而八家共汲 之,所以藉齊民而重泄地氣。以小喻大,人身有瘡,不 醫即死;木有瘡,久不封即亦死。地有千萬瘡,於地何 如哉?古者八家共一井,今家有一井,或至大家,至於 四五井,十倍多於古。地氣漏泄,則所產脆薄。人生於 地內,今之人不若古之人,渾剛堅一,寧不由地氣泄 漏哉?《易》曰:「改邑不改井。」此取象言安也,非井不可塞 也。天下每州春秋二時,天子許抽常所上賦,錫宴其 刺史及州吏,必廓其地為大宇,以張其事。黃州當是 地,有古井不塞,故為文投之,而實以土。

《義井判》
闕名

《得人於京陌施桔槔汲水作義漿。尹責擅穿街地,訴 云濟途行》。

香街隱隱,垂柳垂楊;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既繘井而 辨義,亦鑿水而設機。故窮谷射鮒,坐忘抱甕之勞;挈 水濟人,行符種玉之兆。魯宣遊往,未捨蟻丘之漿;漢 尹載馳,旋覯章臺之陌。責其專擅,雖掘地而及泉;濟 以途行,庶恢天而漏網。苟利則可,胡其未從?

《跋景陽井銘》
宋·歐陽修

《景陽井銘》,不著撰人名。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 投井事,其後有銘以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 云井在興嚴寺。其《石檻銘》有序,稱「余者,晉王廣也。」其 文宇皆磨滅,僅可識者其十一二。叔寶事,史書之甚 詳,不必見於此。然錄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 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 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文隱隱尚可讀處, 有云「前車已傾,負乘將沒」者,又可歎也。

《六井記》
蘇軾

「潮水避錢塘而東擊西陵,所從來遠矣。沮洳斥鹵,化 為桑麻之區,而久乃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陸,皆 江之故地,其水苦惡,惟負山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 不廣。」唐宰相李公長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 用。其後刺史白公樂天治湖濬井,刻石湖上,至於今 賴之。始,長源之井,其最大者在右清湖,為相國井,其 「西為西井,少西而北為金牛池。又其北而西附城為 方井,為白龜池。又北而東至錢塘縣治之南為小方 井」,而金牛之廢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於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