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5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五十五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十三

  宋一宋書州郡志一

坤輿典第五十五卷

輿圖部彙考十三

宋一

宋初復青兗司豫梁益之地其後疆宇漸蹙僑置州鎮史所記以孝武大明八年為準凡二十二州

按《宋書州郡志》,「揚州刺史,前漢刺史,未有所治,後漢 治歷陽,魏晉治壽春,晉平吳,治建業。成帝咸康四年, 僑立魏郡肥鄉、元城三縣,後省元城,又僑立廣川郡, 領廣川一縣。宋初省為縣,隸魏郡。江左又立高陽、堂 邑二郡,高陽領北新城、博陸二縣,堂邑領堂邑一縣, 後省堂邑并高陽,又省高陽并魏郡,並隸揚州,寄治」 京邑。文帝元嘉十一年省,以其民併建康。孝建元年, 分揚州之會稽、東陽、新安、永嘉、臨海五郡為東揚州。 大明三年罷州,以其地為王畿,以南臺侍御史部諸 郡,如從事之《部傳》焉。而東揚州直云揚州,八年,罷王 畿,復立揚州,揚州還為東揚州。前廢帝永光元年,省 東揚州并揚州。順帝昇明三年,改揚州刺史曰「牧。」領 郡十,領縣八十,戶一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六,口一 百四十五萬五千六百八十五。

丹楊尹。秦鄣郡,治今吳興之故鄣縣。漢初,屬吳國。吳 王濞反,敗,屬江都國。武帝元封二年,為丹楊郡,治今 宣城之宛陵縣。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楊為宣城郡, 治宛陵,而丹楊移治建業。元帝太興元年,改為尹。領 縣八,戶四萬一千一十,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四十 一。

建康令,本秣陵縣,漢獻帝建安十六年置縣,孫權改秣陵為建業。晉武帝平吳,還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之水北為建業。愍帝即位,避帝諱改為建康。

秣陵令,其地本名「金陵」 ,秦始皇改。本治去京邑六十里,今故治邨是也。晉安帝義熙九年,移治京邑,在𩰚場。恭帝元熙元年,省揚州府禁防參軍縣,移治其處。

丹楊令漢舊縣

江寧令,晉武帝太康元年,分秣陵立臨江縣,二年更名。

永世令,吳分溧陽為永平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惠帝世度屬義興,尋復舊。義興又有平陵縣,董覽《吳地志》云:「晉分永世」 ,太康、永寧《地志》並無。疑是江左立,文帝元嘉九年以併永世、溧陽二縣。溧陽令,漢舊縣,吳省為屯田,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

湖熟令,漢舊縣。吳省為典農都尉,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

句容令漢舊縣

會稽太守,秦立,治吳。漢順帝永建四年,分會稽為吳 郡,會稽移治山陰。領縣十,戶五萬二千二百二十八, 口三十四萬八千一十四。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五十 五,陸同。

山陰縣令漢舊縣

永興令,漢舊餘暨縣,吳更名。

上虞令漢舊縣

餘姚令漢舊縣

剡令漢舊縣

諸暨令漢舊縣

始寧令,何承天《志》「漢末分上虞立。」 賀《續會稽記》云:「順帝永建四年,分上虞南鄉立。」 《續漢志》無。晉太康三年,地志有。

句章令漢舊縣

令,漢舊縣。《靳令》,漢舊縣。

吳郡太守,分會稽立,孝武大明七年度,屬南徐,八年 復舊。領縣十二,戶五萬四百八十八,口四十二萬四 千八百一十二。去京都水六百七十,陸五百二十。

吳令漢舊縣

婁令漢舊縣

嘉興令,此地本名「長水」 ,秦改曰「由拳。」 吳孫權黃龍四年,由拳縣生嘉禾,改曰嘉禾。孫皓父名和,又改名曰「嘉興。」

海虞令,晉武帝太康四年,分吳縣之虞鄉立。海鹽令,漢舊縣。《吳記》云:「本名武原鄉,秦以為海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