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6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三十五里有慶山,垂拱二年涌出。有清虛源,本鳳凰;有幽棲谷,本鸚鵡,中宗以韋嗣立所居,更名。有旌儒鄉。齊陵,在東十六里。

高陵,畿。武德元年析置鹿苑縣,貞觀元年省。西四十里有龍躍宮,武德六年高祖以舊第置,德宗以為脩真觀。有古白渠,寶曆元年,令劉仁師請更水道,渠成,名曰劉公,堰曰「彭城。」

同官,畿。有《女迴山》。

冨平次赤。有荊山,有鹽池澤。定陵在西北十五里;龍泉山,元陵在西北二十五里,檀山豐陵在東三十三里,甕金山,章陵在西北二十里,簡陵在西北四十里。

藍田,畿。武德二年析置白鹿縣,三年更曰寧民,又析藍田置玉山縣,貞觀三年皆省。有覆車山。有藍田關、故嶢關。有庫谷,谷有關。武德六年,寧民令顏昶引南山水入京城,永淳元年作萬全宮,弘道元年廢。

鄠,畿。有漢陂。東南三十里有隋太平宮,西南二十二里有隋甘泉宮。

奉天次赤文明元年,析醴泉、始平、好畤、武功,豳州之永壽置,以奉乾陵。陵在北五里,《梁山》靖陵在東北十里。乾寧二年,以縣置乾州。及覃王出鎮,又以畿內之好畤、武功、盩厔、醴泉隸之。

好畤,畿。故上宜。武德二年析醴泉置好畤,貞觀八年廢上宜入岐陽。二十一年省好畤、岐陽復置上宜,更上宜曰好畤。有大橫關。

武功,畿。武德三年以武功、好畤、盩厔及郇州之郿、鳳泉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風縣,四年以岐州之圍川隸之,七年以郿隸岐州。貞觀元年州廢,省扶風,以圍川、鳳泉隸岐州,盩厔、武功隸雍州。天授二年,復以武功、始平、奉天、盩厔、好畤置稷州。大足元年州廢。有太一山,高十八里。有慶善宮,臨渭水。武德元年,高祖以舊第置宮。後廢為「慈德寺西原。」 殤帝所葬。

醴泉次赤。武德元年析置溫秀縣,後省醴泉。貞觀十年,營昭陵,析雲陽、咸陽復置。有芳山。有九崚山。昭陵在西北六十里,九崚山。建陵在東北十八里,《武將山》一名「馮山。」

華原,畿。義寧二年以華原、宜君、同官置宜君郡,并置土門縣以隸之。武德元年曰宜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省宜君、土門,以華原同官隸雍州。垂拱二年更華原曰永安。天授二年復以永安、同官、冨平、美原置宜州。大足元年州廢。有永安宮,長安二年置。神龍元年復永安曰華原。有蒲萄園宮。天祐三年,李茂貞墨制,以縣置耀州。

美原,畿。咸亨二年,析冨平、華原及同州之蒲城,以故土門縣置。天祐二年,李茂貞墨制以縣置《鼎州》。

華州華陰郡,上輔。義寧元年析京兆郡之鄭、華陰置。 垂拱二年避武氏諱曰大州。神龍元年復故名。上元 二年又更名太州,寶應元年復故名。乾寧四年曰興 德府,縣次畿,赤。光化三年復為州。土貢:鷂、烏鶻、伏苓、 伏神、細辛。戶三萬三千一百八十七,口二十二萬三 千六百一十三。縣四:有府二十,曰普樂、豐源、《義全》 《清義,萬福,脩仁,神水,常興,義津,定城,延壽,〈羅文〉》,鄭邑, 《宣義》,相原,孝德,溫湯,宣化,懷德,懷仁。有鎮國軍,肅宗 上元元年置。

鄭,望。有少華山。東北三里有神臺宮,本隋普德宮,咸亨二年更名。西南二十三里有利俗渠,引喬谷水;東南十五里有羅文渠,引小敷谷水支分溉田。皆開元四年詔陝州刺史姜師度疏故渠,又立隄以捍水害。

華陰,望。垂拱元年更名仙掌。天授二年析置潼津縣,在關口。後隸虢州,聖曆二年來屬。長安中省。神龍元年復曰華陰。上元二年曰太陰,華山曰太山,寶應元年復故名。有岳祠。有潼關,有渭津關。有漕渠,自苑西引渭水,因石渠會灞、滻,經廣運潭至縣入渭。天寶三載韋堅開。又有永豐倉,有臨渭倉。西十八里有瓊岳宮,故隋華陰宮,顯慶三年更名。東十三里有隋金城宮,武德三年廢,顯慶三年復置。西二十四里有敷水渠,開元二年,姜師度鑿,以洩水害。五年,刺史樊忱復鑿之,使通渭漕。

下邽,望。本隸同州,垂拱元年來屬。東南二十里有金、氏二陂,武德二年引白渠灌之,以置監屯。櫟陽本畿,故萬年隸雍州。武德元年更名,又析置平陵縣,三年更平陵曰「粟邑」 ,貞觀八年省。有煮鹽澤,天祐三年來屬。

同州,馮翊郡,上輔。土貢:靴、鞹二物,皺紋吉莫、麝、芑茨、 龍莎、凝水石。戶六萬九百二十八,口四十萬八千七 百五。縣八:有府二十六,曰濟北、唐安、泰城、太州、大 亭、河東、興德、連邑、伏龍、溫湯、安遠、業善、南鄉、臨高、瀵